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民国那些事儿书籍 > 第3部分

第3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卢丹妮邓佳哲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末日:我真不是土匪

起,满清的遗老遗少们纷纷逃亡,租界附近的房价也因此骤升不落。有好事者书一联曰:“君在,臣何敢死?寇至,我则先逃。”

头发也大有文章

说起头发,《韩非子》中说:“古者披发文身。”后来满洲入主中原的时候,辫子成了是否效忠大清皇帝的象征,在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严厉威胁下,人们莫敢不从,这就留下了蓄辫的习俗。1645年,顺治皇帝发令“自今布告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官员不得递奏论剃发之事,否则“杀无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文人墨客也以此为吟咏的对象,在当时广为流传着一副描写剃发蓄辫的对联:

暮暮朝朝,洗洗刷刷剃剃。

停停歇歇,光光挖挖敲敲。

剃了发,只留头顶的一撮,然后蓄辫子,而这条长长的辫子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梳了三百多年。在当时很多外国人的眼里,民国的中国人是很奇特的,男人脑后拖着一根油腻腻的长长的发辫。男人的发辫和女人被裹得畸形的脚,成为当时最令人费解的标志。

随着大清王朝的灭亡,辫子这种陋习也被终结。武昌起义之后,剪辫子被看成是一些革命者与清王朝决裂的第一步。孙中山在1895年开始投身共和革命的时候就剪掉发辫并且改变服饰。1903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也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还照相留念,并题了一首忧国忧民的诗。黎元洪剪辫子的事情早已被传为笑谈。康有为是第一个正式向皇帝奏请断发剪辫的人。1898年夏,主张维新的康有为就大胆地向光绪皇帝提出断发易服主张。康有为极力主张剪辫,并且把剪辫提到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变法维新强国的高度,还举出了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皆先行断发易服”的例子。他请求光绪皇帝在变法之前断发易服以“振国民之精神”,然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实施变革。

溥仪听庄士敦说辫子没有好处,于是就想把辫子剪掉,旁人一听皇帝要剪辫子,都吓得不敢出声,妃子和宫里的师傅们苦苦相劝,但是溥仪还是亲自动手把辫子剪掉了,后来还请了理发师给自己理了一个有模有样的“学生头”。

应该说最为轰轰烈烈的剪辫子运动,是在1912年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专门发出二十九号公告,号令民众一律剪辫之后开始的。那时候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自起义始,各省响应,凡我同胞,一律剪辫”的告示。

一些有识之士早已剪去发辫,并且劝告和动员他人剪辫。也有一部分墨守成规迂腐不堪的遗老遗少视发辫为性命,唯恐剪去了会身遭不测。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一些人主动去剪辫子,一些人被迫被剪辫子,一些人躲藏起来,这场剪辫子运动在当时闹得轰轰烈烈。

当时有一个叫樊樊山的名士,辛亥革命之后的年轻人总是喜欢穿洋装,而樊樊山依然穿着大长袍子,就有人问他现在怎么还穿着满洲服呢,樊樊山反问道:“那你穿的是哪里的服饰呢?”对方回答道:“我穿的是外国服啊。”樊樊山说:“我这也是外国服啊。”

那时候很多人在大街上游行,游行队里的人都扛着扫帚和扫把。这个意思就是扫除遗风旧习,而这个旧习就是女孩子从小缠足,直到双足畸形,男孩子留辫子。游行的人边走边喊,说以后不给女孩子缠足了,男人也不要在蓄辫子了,因为辫子毫无用处。

一时间,失去辫子的中国人还有点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帽子开始时兴起来了。久负盛名的盛锡福帽店就创建于1912年。当时盛锡福不分昼夜地大量赶制帽子却仍然供不应求,社会风俗的变化之快,革命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时局的剧烈动荡,使大街小巷还出现了不少新奇的“景致”。商家把挂在道路两旁的招牌布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全席”、“满汉茶食”改成了“新汉全席”、“新汉茶食”。

剪辫子大军的运动盛况空前,但是其中也有不少人滥竽充数,在街上看到一个拖着辫子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哄而上。有的趁机敲诈勒索,有的浑水摸鱼。而在公共租界的茶馆店里,设了一个义务剪发会,还有富商自掏腰包,鼓励市民前来剪辫——凡是自愿剪去辫子的,非但分文不收,还奉送大肉面一碗,这样来剪辫子的人摩肩接踵,整个茶馆门前熙熙攘攘。到此,这条辫子终于被剪掉了。

艰难的起步

在上海市郊一幢西式小楼的书房里,几个胸怀大志的年轻人相聚在一起,他们满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异世天然呆王妃十八岁,爱无处不在浮华一生沙丘情锁迷糊小医女带着农场逍遥古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