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页)
也许,他就是一个一心想赚钱发家的商人,只不过手段比川江上别的中国商人高明、心子比别人起得大!也许,他还另有理由?还看他不清……且走几步再看吧!”升旗拾阶而上。
重庆是座两江夹抱的山城,称“雾都”。其实,山城的雾,往往是从两江的江心生起,然后悄悄地沿着城边的坡坡坎坎爬上山,包围城,最后笼罩山城。
次日,千厮门码头晨雾中,卢作孚与卢子英从石阶梯上匆匆跑下来赶船,眼见得码头上民生轮一声汽笛,驶出。轮上挂着“重庆—北碚—合川”的广告牌。
嘉陵江边石板路晨雾中,兄弟二人骑马赶来,眼见走近路超过江中上行的民用轮。
卢子英说:“二哥,你要顾民生这一头,车轮战一样,跟那么多家洋轮公司苦战不休,又要顾北碚那一头,怎么跑得过来?”
“你叫我怎么办?”卢作孚一抖缰绳催马快行。
“也只好这么赶了!”卢子英点头。他与卢作孚兄弟二人刚接峡防局急报,璧山、铜梁交界处有小股土匪蹿入峡区。
转眼间,兄弟二人赶到曾家岩,却见民用轮一声汽笛,浓烟滚滚,上行驶远。
“这轮船,为啥跑这么快!”卢作孚说。
卢子英窃笑:“二哥自己嫌木船慢,才办轮船的!”
当天,卢氏兄弟赶到北碚,卢作孚马不停蹄,前往铜、璧二县交界的大山中剿匪。
这一天,他的身后,杨森20军与刘湘21军也在开战。
江上的雾与天上的太阳总是互为天敌,你存我亡,你消我长,就这么年复一年地对峙厮杀,不知过了几千几万年。这天,包围着山城的两江迷雾刚刚散去,朝天门两江交汇处,三艘小炮艇披一身霞光疾驰而上。
刘湘府中,刘湘举望远镜望着,何北衡旁立。他们背后墙上,一张军用地图,显示:刘湘在重庆的21军,一支巨大的红箭头刺向下游万县,杨森20军。由万县又标出一支蓝箭头,指向广安。
万副官进来:“报告,杨森逃窜广安后,万县成一座空城,我21军王芳舟师今已进驻!”
刘湘说:“告诉王芳舟,万万不可轻敌。他杨森绝非等闲之辈,此时肯定在他那老家广安招兵买马,打算卷土重来!”
“是!”副官将地图上杨森占据的万县换成刘湘手下王芳舟军标志,转身出去。
“清一色啊!”刘湘望着地图上以重庆为中心,川江上下全都变成了刘军的颜色,偏此时,听得两江交汇处,炮艇突突上行的引擎声,刘湘一笑,满意地对何北衡说:“这一仗打完,千里川江,也该一统了!”
此时,听得身后,刘湘府大门方向有声响传来。
卫兵呵斥:“什么人?”
有人似在对答。
卫兵说:“你一个平头百姓,敢见刘军长?打的什么主意?说!”
刘湘并不在意,他更关注江上三艘炮艇,重新举起望远镜。
室内老式座钟敲响。
“卢作孚呢?”刘湘问。
“亲率他的峡防局手枪队剿匪去了!”何北衡答。
“他?”
“甫澄兄想不到吧?”
“啥时候,我跟他到较场坝子较量一下枪法!”
“昨日一战,他便将流窜的土匪赶回老家——陈书农刚送到的报告。”
“巧了,昨日一战,我也将流窜的杨森赶回了老家!”刘湘道,“听说,杨森逃离万县前,还专派他的那个马副官笼络卢作孚,省城的邓锡侯昨天也派他的刘猛致函卢作孚?”
“有这话。”
“信上写什么?”
“特邀卢作孚到成都——详细筹商边务、经营边事。”
“邓某也相中了他?”
“他建设成都通俗教育馆的名头在省城至今响亮得很,近两年又在峡防局办成规模!”
“哦?”刘湘脸色一沉,“我请你约他,他此时还不到,会不会投到邓、杨幕下去?”
“不会,”何北衡笑道,“他当场便给刘猛写回信致邓锡侯,说:此间民生公司及峡局琐务太累人,离开不得。”
“这还差不多。”
“甫澄兄放心,他哪儿舍得下他的民生、他的北碚?”
“那他人怎么还没到?”
“是啊,他从来不误时的。”
二人困惑对望,突然同时想起什么。
刘湘已经冲出门,叫卫兵。
卫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