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勿惮改”,我们才能从错误中去学习而得到长进。
(九)
子曰:“过而不改,是①谓过矣。”(《卫灵公》第一五·二九)
章旨
孔子勉人改过。
注释
①是此也,指“过而不改”。
析论
在孔门中,是不强求人无过的。孔子在本章更明确点出过不足畏,而“不改”本身才是过失,他所要求于人的,只是改过。犯错不改,反而找理由掩饰,过错总是存在的。
犯错之后,如不能断然改过,便会对所犯过错,千方百计去抵赖、否认,不惜做假证据、找假证人来强调自己的清白;如果事实俱在,不能狡赖,就只好诿过他人,或搬出万般理由来证明自己为情势所逼,不得不然;或干脆嫁祸他人,推得一干二净,甚至颠黑为白,强词夺理。因而过错愈积愈重,积重而难返。
孔子这两句话,真值得我们萦系心头,时刻反省。
(十)
子曰:“不患无位①,患所以立②;不患莫己知③,求为可知④也。”(《里仁》第四·一四)
章旨
孔子勉人充实自己,不必忧愁无人知己及谋不到职位。
注释
①不患无位人不要忧愁没有职位。
②患所以立忧愁没有足以和职位相称的才德。所以立,指所以立于其位的才德。
③莫己知即“莫知己”的倒装句法,谓没有人知道自己。
④可知谓自己有可为人知的真才实学。
析论
孔子有好几则言论,教人不必忧愁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才德,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一思想在《论语》中曾反复提到,虽然各处之论述,侧重各有不同,但中心思想却是一致的,都是说明一个有修养的人应反求诸己,不应苛求、奢求别人。
孔子教人不要一味追求名位,不要妄想不劳而获,要忧虑的是自己以何种才德立于此职位上。换言之,无非教人充实自我才学,实至以后,名自来归。反之,名实不副,无才无德,纵然求得高职高位,也难胜任,“有位”也会成为“无位”,空欢喜一场罢了!犹“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迟早总会感到羞愧不已,而悄悄地自己溜走。
此一严于责己、尽其在我的律己态度,在今天尤值得人们去深思和学习。
(十一)
子曰:“君子病①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②也。”(《卫灵公》第一五·一九)
章旨
孔子言君子学以为己,不忧愁别人不知,勉人努力进德修业。
注释
①病忧虑。
②人之不己知即“人不知己”,谓他人不知道自己的才德。之,句中助词,无义。
析论
此章大意是说有修养的人在意的是自己没有能力,而不在乎别人不理解、不知道自己。这是孔子很强调的观念。在孔子看来,人之所以应当力学励行,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格,与他人的知否本不相干。所以君子以“无能”为病,恨自己无能、不长进,不会去计较旁人是否知道自己。
。。
论语卷·论修养(5)
现实中,有些人总是埋怨别人不理解、不赏识自己,认定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因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其实,人如能反求诸己,尽其在我,便可过得踏实而自在,不会天天活在别人的看法里而痛苦愁怨。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一窝蜂追求知名度的时代,急于成名,急于获得外在的肯定,但是如果有名无实,或名过其实,那么,即使享有名气,那个名也是假象,并不值得贪恋,不如充实自我,在修养上精益求精。久之,个人的才智道德自能逐渐为人所理解和赏识。
(十二)
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第一·一六)
章旨
孔子教人不当强求人知,而应当力求知人。
注释
①患忧愁、忧虑。
析论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要担忧别人不知道自己,而该忧虑的是你不知道别人。吾人为学做人,人之知不知己原于己无损,毋需以此为患,但一般人多半反其道而行,总是只考虑到自己,而担忧人家不知道自己。
其实,如果能凡事不那么自我本位的话,我们自能知人,亦能为人所知。譬如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日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