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老虎刚开始吃牛,等它们快吃完的时候必然相争,相争就一定要斗。一斗就会使强壮的虎受伤,弱小的虎死亡。这时,你再去刺杀受伤的虎,必定是杀死一只虎而得两只虎。’卞庄子以为这个办法好,就躲在一旁窥伺老虎的动静。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强壮的咬死了弱小的。卞庄子上去先一剑刺死了强壮的老虎,然后,又一剑把受伤的老虎刺死,一举得到了两只虎”。
陈轸继续说:“现在,韩、魏两国的战争难解难分,结果也会和两虎相争一样,一定要等强国削弱了,弱国灭亡了的时候,你再去攻打已经削弱的国家,就会和卞庄子那样一举两得。”陈轸说的很有把握。秦惠王听了不住地点头,说:“好,寡人就依你的主意,秦国不马上参战,等一等看!”这样过了一些时候,大国魏疲惫了,小国韩灭亡了。秦国这才出兵去攻打已经疲惫的魏国,果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从此,秦王待陈轸如贵宾。此役之胜,完全是秦国策略上的胜利。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它服从于战略,又服务于战略,正确运用之必然取得胜利。
平定三秦之战
秦末,“苛政猛于虎”,百姓生活痛苦不堪。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纷纷响应。
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迅速冲垮了秦王朝的反动统治。江苏淮阴人韩信,虽然父母很早就死了,家道贫寒,却有宏大抱负。他刻苦读书,演习兵法,深通韬略。项梁的起义军渡淮河北上时,他满怀雄心壮志,参了军。但是,在项梁军中,韩信的军事才能未被发现和重视,只在项军当一名卫士。韩信也曾多次给项羽出谋献策,均不被重视。于是,他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逃出军营,投奔刘邦。一开始,刘邦也不重用他,只让他当一名管军粮的小官。后来,他拜见了丞相萧何,为萧何所赏识。萧何便向刘邦大力推荐,却遭冷遇,一怒之下,韩信再次轻骑出逃。萧何闻讯大惊失色忙骑上快马月下苦追韩信不舍,诚恳挽留。结果,刘邦被萧何说服,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劝说刘邦反攻关中,他说:“今大王举而东,‘三秦’①可传檄而定也”,建议马上实施“还定‘三秦’的准备工作”,以赢得关中之战的最后胜利。这就是韩信著名的“汉中对”,刘邦万分佩服。
。。
一、势篇(3)
公元前206年秋,汉军一切准备就绪,项羽却后院起火,无暇顾及关中了。刘邦及时拉开了平定“三秦”战役的序幕,韩信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派骁勇善战的周勃、樊哙带领1万人马,修整通往关中的栈道,摆出预备进攻的架势,“示形动敌”以麻痹秦将章邯。秦雍王章邯果然中了韩信“声东击西”之计,对汉军不以为然,认为几百里的栈道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修好,依然每天饮酒取乐,并不着急。韩信一面明修栈道,一面暗渡陈仓故道。一天,他亲率汉军主力,披荆斩棘,悄悄通过了故道(今陕西省宝鸡市南),突然来到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直扑秦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陈仓守军,初战告捷。章邯闻报惊恐万分,亲率主力驰援陈仓。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秦军仓促上阵,汉军以逸待劳,章邯被打得人仰马翻。最后只得带领残兵败将逃回都城,企图在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死守。韩信挥师紧紧追击,在废丘城外扎营,他利用秋汛水涨,将流经此地的大河堵住,废丘很快变成一片汪洋。章邯半夜醒来爬上城头一望,只见水势不断上涨,自知难以支持,仓皇溃逃,死于乱军人马相残之中。
刘邦、韩信一面猛打章邯主力,一面派部分兵力逐个消灭章邯部署在各地的军队,乘胜前进攻占咸阳。周勃、灌婴部也先后攻克很多城池,盘踞在栎阳的司马欣和上郡的董翳二人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了刘邦。接着,韩信带领汉军马不停蹄横扫关中平原,秦将纷纷树起降旗,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平定了三秦,使汉军拥有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前进的优势,实力大增。从此,刘邦和项羽展开了全面的楚、汉战争。
韩信是楚汉相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萧何慧眼识珠,胜过刘邦、项羽。韩信很讲究灵活用兵,“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就是灵活地使用兵力。灵活地使用兵力这件事,是战争指挥的中心任务,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②
注释:
①指西楚霸王项羽违背“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把汉王刘邦赶出关中,迁往巴蜀,而把秦朝的三个降将分部分封在关中地区:章邯为雍王,据咸阳以西,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县);司马欣为塞王,据咸阳以东至黄河沿岸地区,都栎阳(今陕西省高陵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