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他为自己所用。从而,成就千秋大业。总之,治国统军,攻心伐交,都离不开用间的策略,尤其是用兵打仗,几乎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提供的情报来决定如何采取行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五、用间篇(2)
当然,对于夏桀和殷纣来说,伊尹和吕尚是叛徒,从兵法上说他们是间谍。从兵法上讲和从政治上讲有时是大不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必然得出不同的结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一个国家的上层领导中出了内奸,或一个国家上层集团里出了叛徒,就会给军队和国家带来巨大灾难。远古的伊尹、吕尚,现代的赫鲁晓夫等,情况尽管有千差万别,但他(她)们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是,伊尹、吕尚代表的是进步的社会力量,是对反动腐朽暴君的背叛,他们是正义的。所以,青史留名。而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背叛,林彪、“四人帮”对毛泽东的背叛,则是大逆不道,受到了人民的唾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是对正义的歌颂,对丑恶的鞭斥。
郑女之婚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武公不甘心当小国国君,一心要称霸诸侯。他整天捉摸先消灭哪个国家最好,费尽了心机。一天,他突然发现与郑国邻近的胡国弱小可欺,认为先消灭胡国,扩大一点领土是上策。于是,他开始训练军队,招兵买马,一通紧忙乎。
郑武公有一个美丽贤淑的女儿,知书达理,人见人爱。她听说父亲想打仗,不甘心过太平生活,十分忧虑。虽然,女儿不应过问国事,但是,她爱国心切,就不顾父亲的反对,直言相劝,说:“父亲,你整天训练士兵,早起晚睡,这是何苦呢?”武公说:“小孩子莫问国事,去吧!”郑武公不耐烦地打发女儿走了。过了几天,郑女又劝告父亲说:“国泰民安是你的福气,劳民伤财是要遭祸殃的。”武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搭理她,还是整天谋划进攻胡国的事。一天,一位大臣对他说:“你兴兵伐胡,师出何名?若出师无名,要被天下人取笑。”郑武公一想也对,他开始发愁了。
恰好这时胡国派使臣来郑国说亲,原来,胡国国君的儿子到了成家的年龄,想娶郑国的公主为妻。因为,他们早就听说郑武公的女儿非常美丽、贤惠。郑武公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马上应允了这门婚事,几天后,他把女儿嫁给了胡国的王子。不久,郑武公召集群臣商议说:“我想发兵去攻打一些国家,你们说先打哪一个最好?”大臣关其思说:“攻打胡国比较容易些。”郑武公大怒,令卫士把他捆起来,推出去杀了,说:“胡国是我们如同兄弟一般的国家,况且我的女儿也刚刚嫁过去,他建议我去打胡国,居心不良!”这个消息传到了胡国,胡国国王对郑国完全放心,不加任何戒备了。结果,一天早上,郑武公突然发兵,一举消灭了胡国。而郑武公的女儿和女婿早已离开了胡国,逃到邻近的楚国去避难了。胡国灭亡的消息传来,悲痛欲绝的公主说:“我永远也不想再见到我那个没有心肝的父亲了!”
吴、越决战
公元前459年,越王勾践发兵攻打吴国。吴王夫差立即出动精锐部队,在夫椒(今江苏省苏州西南)大败越军。勾践带着5千残兵败将退到会稽山,又被吴军包围。
这时,越王勾践后悔当初没有听范大夫的话,招致惨败。一天,越王派大夫文种带厚礼去收买吴国太宰伯嚭,请他在吴王面前为越国说情,越王愿与吴国和好,并甘愿成为吴国附属国而亲自入吴为奴,做臣子。夫差打算答应这个越国的请求,贤相伍子胥劝道:“越王能含辛茹苦甘为我奴,现在留着他,将来必成后患!不如趁早杀之。”夫差不听忠言,与越国讲和了。5年后,齐景公死,齐国大臣争权夺利,新齐王很软弱。吴王决定伐齐,这回勾践采用率军助吴伐齐的方法,取得夫差信任,同时,又以重金贿赂太宰伯嚭,伯嚭多次接受贿赂而更加偏袒信任越国,经常在吴王面前说勾践的好话,夫差不加分辨,完全相信他的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解除了对越国的戒备。而伍子胥则认为: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现在若只听信那些虚言欺骗,贪心于攻齐的利益,而对越国不加防范,早晚要吃大亏。他一有机会就对吴王说:“古人云:‘对于颠狂越礼而不驯服的人,应彻底消灭掉;绝不可留下使其繁衍滋生,否则将后患无穷。’这是殷商之所以兴盛的原因,希望大王你放弃攻打齐国,先伐越国,不然后悔就来不及了!”夫差不悦。伍子胥劝谏不成反被派往齐国,临行前,他对儿子说:“我多次劝谏吴王伐越以除后患,而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