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设立东厂(第1/2 页)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朱棣在北京皇宫中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
相比于锦衣卫而言,东厂的官署在皇宫之内,而锦衣卫的官署是在皇宫之外。因此,朱棣能够随时对东厂下达命令,东厂收集的情报也能第一时间向朱棣汇报。
锦衣卫需要向皇帝呈送奏折汇报,而身处皇宫中的东厂可以直接口头汇报,情报的传递更为高效,也更容易保密。
东厂的另一个优势是东厂的首领是由皇帝宠信的宦官担任,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一般由司礼监排名第二、第三的秉笔太监担任,地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
东厂首领也是掌印太监,所以也称东厂掌印太监,后来,又有“厂公”、“督主”等称呼。
吸取历史上太监干政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一直疏远和防范太监,在洪武年间,太监或说宦官,他们的地位都很低,不能参与朝政。
朱棣则与朱元璋完全不同,他认为宦官也是可用之人。
朱棣身边聚集了一批有才能的太监,像郑和、王狗儿、王景弘等,他们在靖难之役中对朱棣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到永乐年间时,朱棣越发信任和重用宦官。
不过,郑和是下西洋的正使,自然不可能是东厂首领的人选。
此时,郑和正站在北京房山县东北的一座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下。
这是一座规格很高的墓塔,他师父道衍的墓塔。
道衍的墓塔很高,九层叠涩檐,每一层塔的檐角都悬挂着铜铃,风一吹,就听到叮铃作响的铜铃声,声音悠扬,仿佛一位得道高僧念唱着能令人清心与明悟的佛经。
在须弥座塔基的束腰部,精心雕刻有寿字纹和花卉,四个正面雕刻有假门,四个侧面雕有假窗。正面的门楣上还嵌着一块方石,上面用楷书铭刻着: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
“师父,三宝来看您了。”
郑和跪下,对着道衍的墓塔磕了三个响头。
师父道衍去世时,他还在下西洋的路上,不能为他师父尽孝。
他与郑海都是道衍的徒弟,可他们都没能送师父道衍最后一程,这是人生的遗憾。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师父或许不会责怪他们,可郑和心中是有愧疚的。
回想着以前与师父道衍相处的一幕幕,郑和跪在地上,眼角流下思念的泪水。
“师父,陛下终于把京师迁到了北京……”
郑和一边烧纸钱,一边向墓塔诉说朝廷内外的变化以及自己下西洋的见闻。
“师父,陛下今日新设了一个官署,名为东缉事厂,与锦衣卫一样,负责监察百官。您可知陛下为何要设立东缉事厂?
“师父,是不是陛下对小海统领的锦衣卫不放心?”
墓塔前的香炉,青烟袅袅,缓缓升上天空,像一缕缕思念洞穿了时空。
郑和依旧跪在墓塔前,一边焚烧纸钱,一边自言自语。
“师父,您和小海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三宝听说,是师父您求陛下放了溥洽大师。徒儿问过溥洽大师这其中的因果,他没有正面回答徒儿……
“师父,小海去了一个叫澳洲寻找小云,至今未曾返回大明。徒儿先递他跟您告罪一声……
“师父,徒儿这次前来,是来向您告别,再过不了多久,徒儿将再次下西洋……”
过了好一会儿,郑和终于烧完了带来的纸钱,也说完了心里想说的话,又对着道衍的墓塔重新磕了三个响头。
咚、咚、咚。
南京鸡鸣山上,尼姑庵的一间禅房里,木鱼也发出咚咚咚的声响。
一身尼姑道袍的徐妙锦轻轻闭着眼睛,一手转动念珠,一手持木槌轻轻敲着木鱼,嘴中念念有词。
过了一会儿,徐妙锦停下手中动作,也停止了念唱,睁开双眼,缓缓站起身。
同样是一身素净尼姑道袍的徐小兰,缓步上前,将手中刚点燃的三炷香递到徐妙锦手上。
徐妙锦手持佛香,虔诚地看向身前的佛龛,轻轻闭上双眼,微微躬身一拜,嘴中再次默念几声,似乎在对佛祖祈祷着什么。
徐妙锦将佛香插入佛龛前的香炉,完成祈福仪式。
小兰这才轻声道:“小主,又一年了,郑大哥和小云明年夏天该回来了吧?”
徐妙锦伸出手,握住小兰的手,宽慰道:“你放心吧,慎之与小云一定会平安归来。”
“小主,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