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1/4 页)
其实这种泄题早已有之,许多青年俊杰,因为学问极好,而且必定高中,一些主考官为了显示自己关照,便透露出考题来,反正你十有**要中,有这个才学,那么我提前泄题于你,你一旦中了,你我之间可就利益攸关了,你不得感激我一辈子?
这一个案子,与弘治十二年的弊案,可谓是一脉相承,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此事,到了次日,便开始有一些落第的生员蜂拥出现在了贡院外头,大喊不公。
现在若是喊不公,说不准朝廷会进行一场补考,这对于落第的人极有好处,出于各自的利益,大家自然要群青激动地跑出来鸣冤叫屈。
一时间,南京城已经开始沸沸扬扬起来。
而此时,钦办此案的佥都御史王洪已带着诸官抵达了南京,他们直接在贡院下榻,已经开始负责搜寻罪证。
……………………………………
王洪的态度,显然格外的谨慎,他初到了贡院,立即便开始闭门谢客,连外头的官兵,俱都撤换,态度不言而喻,这一次显然是抱着一查到底的决心。
春暖鸭先知,或许坊间的人看的不过是个热闹,可是对于南京各部堂的诸公来说,却是知道这件事有些不简单,只是这件事没有水落石出,牵涉的又是弊案,何况还关系到了许多落第生员的福祉,这个节骨眼,若是胡说什么,都可能引火烧身,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是冷眼旁观,且看最后的结果。
王华知道,南京这儿的这些所谓的主审、副审其实都只是幌子,真正的硝烟,显然是在北京城,因而根本无心去理会那王洪,反而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北京。
一封封的书信送出去,暂时也不会有什么回音,他没心思当值,自然还是关注着这个案子的进展。
只是那王洪,似乎一丁点动静都没有,这就让王华嗅到了一丁点不好的味道了。
一般有什么案子,大抵都能透出点风来,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是偏偏,王洪却是密不透风,只知道涉案的人已经关押,也只知道锦衣卫那边动的手,更知道主审在贡院,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任凭外间如何喧闹,似乎在那被捂得严严实实的贡院里,一丁点的消息都不曾走露。
王华顷刻之间明白,这或许根本就不是审案,而是在做案,所谓做案,就是已经预设了既定了某个立场,也已想好了这一次要整垮哪一个人,最终,用无所不用其极的办法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在这沸水一般的南京,叶春秋却依然安静地忙自己的事,练过刀之后,那百户陈昌却寻了来。
陈昌是钱谦的跟班,现在来见自己,叶春秋并不觉得意外,因为叶春秋早听到消息,因为兹事体大,那王洪还未到南京,锦衣卫就将所有相关的人统统拿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三章:屈打成招(第十更)
钱谦负责的是考场上的卫戍,自然也属于被拘禁的人之一。
一见到陈昌,叶春秋便让他进屋,要给他泡茶,陈昌忙是拘束地道:“不,不必,我只是来捎口信,昨夜,我去见了钱大人一面,钱大人有话要转告春秋。”
叶春秋便落座,不禁觉得奇怪,那王洪拿住了人,据闻是密不透风,没有传出一丁点消息的,拿人的又是锦衣卫,这锦衣卫是什么人,怎么肯让陈昌去见钱谦?
陈昌似乎是看出了叶春秋的疑惑,便解释道:“呃,怎么说呢,钱大人在里头使了钱的,嗯……花了很多钱,虽说主审的一些钦差言令禁止透出消息,可是看守的f毕竟只是锦衣卫的小校,他们见财起意,所以……”
叶春秋哭笑不得,然后一下子明白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啊,使钱是钱谦的拿手好戏,收买几个锦衣卫的人,暗中找陈昌来带几句话,似乎也合情合理。
只是……他能让人家担着这么大的风险‘网开一面’,只怕花费很是不菲吧。
叶春秋开始心疼钱谦的钱了,这家伙在海宁卫的时候,到底贪墨了多少钱啊,又有多少兵血和民脂民膏,真是够黑心的。
陈昌道:“钱大人说了,今日这事,显然过于蹊跷,似乎钦差来了,是得了授意,铁了心要将案子办成铁案,七十多个牵涉此事的官吏,而今全部拘押在贡院之中,锦衣卫校尉日夜不歇,威胁利诱,到处都在询问口供,而且多是严刑拷打……他们显然已经有了一套说辞,从何茂何时与春秋私通,何时传递了消息,何时放出了考题给春秋,如何确定春秋的试卷,如何点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