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页)
袂登门拜访。纷纷向刘三道喜,虽说彼此身份悬殊,但是刘三根本视世俗身份地位于无物,彼此详谈甚欢。尤其是杨抚琴现在也算是他的大舅哥了,更是亲上加亲。与他们共同来的,还有治粟内史孔廖的公子孔子栋,却是有些唏嘘不已,本来当初孔子栋是冲着康宁去的,岂料却由于阴差阳错,醉酒之下,糊里糊涂和康宁的贴身丫鬟小青成就了好事,不日即将迎娶完婚,也算是一桩美谈。
接下来的日子,一波波熟悉曾经熟悉的人登门拜访,让刘三不胜其烦。后来,干脆躲到东宫,高挂免战牌,谁都不见。
日子总是在人觉得幸福的时候偷偷的溜走。大婚的日子越来越近。
大秦的习俗却是与众不同。虽说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这几个重要环节。但是却有很大的禁忌。
第一仇人间不能通婚,其次同姓不能通婚,第三占卜在婚姻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最后一道却是庙见之礼,即祭祀祖先太庙,诏告天下,普天同庆。
这些,刘三对于繁琐的当地风土人情还能忍受,唯一不能容忍的是,婚前男女双方严禁见面。一向无女不欢的刘三,直接傻眼了。一遍遍的朝富顺唠叨独居之苦。无奈迂腐之极的富顺宁可刀斧加身也不违背祖宗的规程。无奈之下,刘三只得放弃。
在辽东郡的战事,也隔了半月后传来消息,双方继续对峙,纷纷各自派兵运粮,剑拔弩张,一时间边疆风声鹤唳,大战一触即发。
赵海诏令临淄郡稷下学宫的张骞出使匈奴一事,也提到了日程。成败,在此一举。
正文 239:洞房之变1
更新时间:2010…12…7 12:44:19 本章字数:1708
秦三世皇帝赵海一十八年冬,小雪。
帝聘太子太傅为媒,提亲于左丞相杨府、护军都尉康府,因小月、赵小雅、小红三女娘家皆不可考证,暂于杨府做女家出处。携活雁五对,作为聘礼送入杨府、康府,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曰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曰问名,着太子殿下刘讳三生辰八字分五份交与小红、赵小雅、小月、杨兮若、康宁五女换得女方生辰八字贴及闺名而归;同日纳吉,着太卜官祷告上苍,占卜吉凶,曰定盟;其次为纳征,聘礼为金珠五斗、珍珠五斗、玛瑙翡翠五斗;绸缎五百匹,骏马五百匹。
最后一项为亲迎,礼仪程序为: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
太子殿下整个成婚仪式进行了六天,每天一道程序。过程极其繁琐,又加上本身刘三的太子身份,更是举国同欢,朝堂大臣们道贺送礼源源不绝,而全国各地的文书、贺词、贺礼等更是在一月前就源源不断的从三十六郡送往咸阳。
梁山宫。
日暮西垂,东宫内上千宦官宫女带着疲惫渐渐散去,只留下寥寥无几的夜值侍卫和内侍伺候。当日刘三一日娶五娇娘,与各位道贺的好友、臣子推杯换盏已是疲惫至极。又想到五位美人儿的妖娆娇躯,更是让刘三头大不已,难道洞房今夜,都得雨露均沾不可?一夜五次郎?烦恼常见,幸福的烦恼却不常见。
东宫分为正宫和偏殿。
四个偏殿分别由小月、赵小雅、康宁和杨兮若居住,分别有宫女宦官伺候。正宫是刘三与小红的寝宫。主次分明,井井有条。
按照大秦国的习俗,大婚次日分别宠幸正妃、侧妃。依地位高低按顺序而来,绝对马虎不得。月上半弦,皎洁如昼,刘三跪别了父皇。步履踉跄的在宫女的服侍下,朝正宫而去。
推开雕刻精美的殿门,儿臂粗的红烛噼里啪啦的燃烧着,跪灯铜人依旧兢兢业业的做着自己本职的工作。绕梁的红绸、彩灯挂满了整个寝宫,处处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伺候刘三脱去大红外套后,几个俏丽的宫女倒退出殿,轻轻的掩上了房门。
刘三就着烛火,静静的欣赏着坐在大床上等待自己的小红,凤凰眷秀的大红盖头(红盖头最早兴起于南北朝时期,这里暂时借用一下,抱歉!),遮住了伊人的容颜,却遮不住那妖娆火热的娇躯。
此情此景,不由得刘三不感叹。人生太多悲喜起落,都让他摊上了。怎能不让他骚然感叹一番。步履踉跄的刘三,拾起床边的秤杆子(这秤杆子挑盖头还有个来历,就是取称心如意的意思。)就要挑落她头顶的盖头。
岂料,盯着脚尖发愣的小红似是发觉了刘三的举动,一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