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第1/4 页)
“中询?”林孝智一愣;《财富》的母公司不是美国时代华纳旗下的时代公司吗;怎么又冒出来一个中询公司。
“《财富》杂志一直都是中询公司在弄的;具体我就没再打听了;好像是十几年前时代公司授权中询公司是唯一可以使用《财富》这个名字的中文杂志;据说老板也是个美国商人。其实前几年《财富》也跟《香港财富》闹过矛盾;只不过他们在台湾跟大陆有些影响力;在香港却不如《香港财富》跟《信报》;所以之前才没闹到打官司的地步”
林孝智这才明白过来;却也不由对《香港财富》的未战先怯的行为嗤笑一声:“官司打赢了;怡和财富公司却想给杂志改名;看来他们是有些胆怯了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也明白;《香港财富》杂志确实涉嫌模仿跟抄袭《财富》周刊;从框架到内容上都有。之所以前面的官司能够打赢;不过是因为怡和财富公司是香港本地公司;而中询的老板是美国人罢了。香港是个排外心理很重的城市;真打起官司来除非《财富》能祭出更多的证据;不然法庭上的那些法官情理上更倾向于保护本地商人的利益。
祝芝山点头;他也感觉《香港财富》是胆怯了;怕是不想再继续跟中询公司把官司无限期的打下去;即耗费金钱又影响声誉。不过杂志改名也是一部险招;均未见多少杂志、报纸改名之后销量一落千丈;十几年来辛苦建立的声誉得来不不容易。
隐隐发现老板似乎对《香港财富》杂志兴趣浓郁;祝芝山好奇问道:“老板怎么对《香港财富》杂志来了兴趣了?”
“是有些兴趣”林孝智嘴角的笑意若隐若现。
要不怎么都说老美的商人善于制造百年企业;中国则擅长制造奸商。同为上市企业;看看后世国内那些市值一度超越千亿、数百亿的企业巨头;再看看老美的谷歌、苹果一系列公司吧。咱们国内大多数的企业成功上市圈到了钱后;总是想着如何制造噱头高价出走;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哪管那些接受的小股民们死活。企业高层一旦上市便是志得意满;拿钱大肆挥霍做广告;建高楼;圈地皮搞别墅;公司老板买专机;出外豪赌;所谓的海外收购也不乏买海岛、买什么篮球、足球俱乐部的。再类比下美国企业;则在不断的吞并、收购更多地技术性、互补性企业;一点点壮大自己的实力。
虽然这个对比并非绝对;但至少类比大部分中美企业;比例还是非常高的
林孝智可不想寰亚的风光只有这几年;几年后就被打成了原样。所以趁最近集团股价暴涨;公司手上的资金又开始多了起来;已经超出了拍片跟日常开支所需;他琢磨着与其把钱放在银行吃利息;还不如拿出来多收购几家企业;让寰亚集团变得更加庞大。
所以最近他亲自制定了对香港数家电影道具制作公司、服装设计公司的收购计划;除此外还准备再拿出来五千万港币用于扩大寰亚的片源;向港台上百家大小电影公司低价收购各种电影版权;而且是好坏不忌;只要对方肯卖哪怕是烂片也要。米养百样人;有些人看来的烂片另一些人不见得就讨厌;恰恰相反的小众爱好者反而比大众更舍得掏钱。
电影版权在港台地区值钱也不值钱;一部拍摄于五六十年代的电影能卖出十几万港币就能买下永久版权。就算是八十年代或者近几年拍摄一些小公司拍摄的热卖电影;一两百万也完全能够买下全部版权;如果只跟对方买共享版权的话则更廉价。预计这笔巨款;至少能为寰亚带来百余部老电影的版权。这些在未来都是无价之宝;也算是林孝智的另一种保值投资。
尽管制定了不少的花钱计划;但寰亚目前手上还是有些闲钱;这也是缘何他林孝智在听到了《香港财富》杂志要采访他时;突然间对这家杂志动了心思的原因。之前收购《成报》只先后花去不到两亿港币;前不久金庸要卖《明报》;默多克跟港台、乃至亚洲十数家报业巨头竞价;结果却突然被中道杀出的本地商人于品海截胡买走;据说设计到的资金也不超过四亿港币。
现在的香港知名报刊价钱都不算贵;比如香港最著名的财经报纸《信报》;外界给出的评估价也不到两亿;《香港财富》杂志更是不足一亿。财经类的报刊利润虽然比不上主流报刊那么高;胜在稳定。不说那名动世界的《福布斯》、《财富》跟《商业周刊》这三个未来执掌财经周刊巨头;《商业周刊》后世出售时被卖出了近五十亿美元的天价。就说后世那个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的英国佬胡润;他那份《胡润百富》杂志一直利润不高可是差过钱吗?自己名下就有一家报纸的他;很清楚报刊业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