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第1/4 页)
他而言真不算什么;这么廉价的消遣他还是享受得起的。
从售票员那里拿了票;接过票通过检票员的检票后进入放映大厅内;刘易斯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不同于香港会出现上座率饱满的情况;如今正处于电影业最繁荣时期的美国可是拥有六千多家大小影院;这还没算上一些难统计的汽车影院跟私人改装影院;一部电影上座率平均过半已经是很牛的事情;因此虽说电影票上限制座位;但上座率不高的情况下;自由调位影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刘易斯的位子不错;倒是不需要他调位。找到自己那比较靠前的位子坐下;他往四周影院内看了一眼;多少有些惊讶。接近三成的上座率;要是一部来自欧洲的电影倒也不算什么;但若是有一部来自南美跟亚洲的电影能取得这个成绩;才真是让人吃惊呢。因为在本土文化素来强势的美国;南美跟亚洲在美国人眼里不过是自己的加工厂跟原材料产地;民众生活在独裁跟贫穷之中;又怎么可能有能力跟才华拍出什么好电影来呢。
“……我喜欢这部电影;之前看媒体宣传说它在欧洲大受好评时;我还在怀疑呢;好在上午我还是买票看了一场;真不错……”
电影还没放映;放映厅里到处都是情侣在打情骂俏或者交谈声;其中不乏有人之前已经看过;正在跟身旁的人推荐中。出于好奇;刘易斯也支起了耳朵来;听着四处传来的交谈声。
几分钟的等待不算漫长;很快就有放映员出来提醒即将放映;接着大厅内灯光一暗;银幕很快亮了起来。
起初;刘易斯还在担心他花去了几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进场;会看到一部令人恶心到想吐的烂片呢。毕竟因为文化的差异性;很多在亚洲叫好叫座的电影;被运作到欧美上映后;观众不买账的比比皆是;票房不到十万美元的都出现过。
可是;电影一开始他就把这担心收了回来;安静地看起了电影来。画面质量没有想象那么差;虽然细腻度跟采光上比好莱坞大片略逊色;但也在可接受的范畴内。随着电影剧情的展开;很快刘易斯便完全收起了心底对亚洲电影的轻视;开始真正被电影所吸引住。
“太不可思议了;香港人竟然拍的是一部ciaf特工的电影……”
“红色警戒》我之前还以为又是一部类似于《猎杀红色十月》的电影呢;没想到这个电影名竟然是一份计划……”
“东欧剧变、华沙集团溃败;苏联面临解体原来都是我们美国跟北约的盟友们在背后运作啊……”
“酷;中国人拍得打戏真好看;让我想起了布鲁斯李……”
“未来属于美利坚;那个华裔cia高官说得真好……”
“……我老早就觉得cia太神秘了;听说它专门负责我们美国的所有对外情报;光是雇员跟特工就有数万人……”
“酷;意外是一部好电影……”
沸沸嚷嚷中;包括刘易斯在内的很多美国人意外发现;这部他们原本只是出于好奇买票进来观看的;意外是一部不差好莱坞大片多少的好电影。
很显然;发现了这一点的不只有他们;很多美国媒体都发现了这一点。
《美国电影周刊》:“……当我的老朋友罗比斯推荐我去看时;我还很诧异的问他;香港人会拍电影吗?他们除了对暴力打斗跟枪战比较擅长外;我看过的多数电影剧情简直糟透了;漏洞百出、设定前后矛盾是家常便饭;硬要把他们的幽默感跟一些很严肃的剧情掺和在一起;在我看来是香港电影最大的硬伤。所以;我是带着几分不情愿走近的电影院里。但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部名为红色警戒》的电影;意外是一部好电影。剧情意外地是以我们美国ciaf特工为引;编剧跟导演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拍摄出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来。我只能说;这是近几年来我看过的最好的谍片之一;稍稍让人遗憾的是;华人的面孔让看习惯了好莱坞电影的我稍稍有些不习惯……”
《洛杉矶时报》一样给出了不低的评分:“……一部精彩的亚洲电影;出色的阴谋论令人欲罢不能;严谨的剧情跟令人欲罢不能的打斗设计;香港不愧有着‘东方好莱坞;的名头;对于商业电影把握很精准;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
尽管在美国影响力很大的《纽约时报》并不看好它;“……创意上很明显香港人在尽量模仿我们美国电影;甚至连故事剧情都设定跟美国有关。据说它在欧洲票房意外不错;我只能说它是巧合的撞上了东欧国家解体;靠着那点站不住脚的阴谋论;吸引观众掏钱而已……”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