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页)
凳,招揽生意都是靠嘴上吆喝的,削刀——磨剪刀;这修伞的吆喝,阳伞——修伐;修床垫的吆喝,棕绷藤绷——修伐:
“铜匠担”做生意是别具一格,嘴上决不吆喝,是不是有点表示他们手艺功夫过硬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他们靠挂在担子上的两大串铜片发出的“嚓啷、嚓啷”的声响招揽生意。
铜匠担的每副担子靠两指宽、半指厚的四根竹片夹住工具箱,箱子里面放着些工具和材料。竹片交叉着由一根铁棒固定,铁棒上有绳套,供穿扁担用,铁棒下面挂着十来根半尺长,头两寸宽,带点弧形的铜片。随着挑担者脚步的晃动节奏,铜片发出“嚓啷、嚓啷”“嚓啷”声响,人们未见人影,远远地就可以闻其声而知道铜匠担即将来临。
铜匠担基本的工具是柄公尺把长的方锉。那是铜匠金属切削包括打磨之类的最重要工具。
担子的另一头,按有一座小型“台钳”,用来固定需要弯曲、打洞的材料。
做生意时,铜匠坐在长条凳的一头,凳的另一头装有一铁圈,锉刀的竹竿部分套在铁圈里,以起到导向作用,只要拉起锉刀往前一推,公尺把长的距离可以锉下或者打磨很多包括但并不限于铜类等的金属家什。
铜匠的榔头功夫也十分了得,一块紫铜皮,眨眼就能够锤炼出一个铜器玩意。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如果那家铜器破碎损坏需要焊接,铜匠就会变戏法似地从工具箱里取出一只小风炉,靠上风箱出口,呼哧呼哧拉风箱,一小会儿就将烙铁烧红了,蘸点焊锡焊这里补一下,那里贴一块,一番打磨后,转眼间,一件完好如初的铜器家什会奉还主人手上。
自从洪天官跟父亲学生意,虽然手艺学得蛮到家,好像并不太满意走街串巷的挣钱方式。
父亲在世时,天官只能心里想想而已,说出口,肯定会遭父亲责怪。这倒也罢了,关键还是母亲那边,虽然心里向着自己,但她是绝对不会说出口的。
天官的母亲双目失明。十多年前,全家居住在离老街五六里地的小镇老家时一场火灾导致的。
当时,天官的父亲挑着铜匠担外出了,家中只有母子俩人,那时天官才两三岁大。大火是从隔壁人家引过来的。等到母亲发觉,前门已经燃烧的一天世界。天官睡在里间的床上,等母亲抱着他刚刚转身出房门,门楣支持不住砸在了母亲的右腿上,母亲咬牙坚持把小天官推出火堆,而自己围困在屋里没能及时脱身。等到人们把她救出来,母亲不仅右腿残废,更糟糕的是,大火把她的双眼给熏瞎了。
从此,母亲瘸着一条腿,两眼一抹黑,不要说帮父亲支撑家庭门面,就是自身的个人生活都难以自理。
一家三口,里里外外全靠父亲挑着铜匠担子维持生计。天官还小,母亲又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在家里坐等,什么手都搭不上。
天官他爹嘴上不说,一旦走街串巷一天辛苦下来,常常回家连口热水都喝不上。看着家里一个既瘸又瞎,一个尚且幼年,心情未必能够好去哪儿。有时,平白无辜发无名大火指桑骂槐事情也是可以经常发生的。这时,不仅小天官,就是连母亲也大气不敢出,母子两人卷缩在一边大气不出一声不吭地逆来顺受。
就是因为如此,母亲才咬牙建议,让天官这书就不要再读了,随着父亲学铜匠手艺。
父亲毕竟有点年纪了,更要命的是眼光退得厉害。铜匠生意的有些活很细致,可以精密到头发般的丝毫之间。有时,本来一袋烟功夫就可以搞定的活,居然弄成大半个时辰。怨不得父亲回家叹息,老了,这人完全不中用了。
天官尽管一百个不愿意,他还是听了母亲劝,依依不舍地放下了书包,尾随父亲学手艺。
母亲的意思是,一旦天官慢慢接的上手,父亲就可以呆在家里,这样形成儿子主外,父亲主内的家庭分工格局。
后来,天官长成,确实可以独自挑担出门揽生意,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了。眼看这家里父子内外结合的良好生活格局如期成形,想不到呆在家里比较清闲的父亲就此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在天官独立铜匠担业务不到一年的冬天里,不幸辞世了。
也有说这人就是劳碌命,就像一台开好好的车,一旦弃之不用,转眼就成废铜烂铁了。不要说派不上用场,常常是连自身都很难保障。
父亲过世后,老街上的铁工厂见天官年纪轻手艺人品不错,试探询问想不想进铁工厂当工人。
天官还是老习惯,自己就是心里一百个愿意,决不专断独行,他请示母亲。母亲说,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