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记中记载,当毛泽东听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沉默了半晌,然后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
杨尚昆还充满感情地写道:“(主席)精神伟大,而实际的打击则不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有下乡休息之意。”
当然,战事紧张,坚强的毛泽东并没有下乡休息,而是继续紧张地指挥这场中美大战。但可以想见,那是在承受着怎样的失子之痛而继续为国操劳啊!
第四次战役期间,彭德怀回国。
见到毛泽东,专门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情况。
毛泽东眼圈发红,一口接一口地吸着香烟,久久地沉默着。
时值最冷季节,他抬头凝望着窗外已经萧条的柳枝,轻轻地念叨起南北朝时一个叫庾信的大词人写的一首《枯树赋》: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什么意思呢?是说早年种下的柳树啊,在汉江南岸繁茂地生长着,留下依依的倩影;时至今日见它已经枯萎,树叶也随风零落,在江面上的形象是多么地凄怆啊!树都是这样的,何况是人,哪里能够承受得了啊!
毛泽东特别欣赏这首凄美的《枯树赋》。
有资料介绍,毛泽东逝世之前,念叨的最后的话就是《枯树赋》。
想必,在吟这首赋的时候,毛泽东想到岸英和岸青从小吃了很多苦,受尽磨难,但为了革命,他这个父亲没能对他们有多少照顾,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想必,在吟这首赋的时候,毛泽东联想起了岸英的母亲、自己的爱妻杨开慧,为了革命早早地牺牲了。
想必,在吟这首赋的时候,毛泽东联想起了弟弟泽民、泽覃等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他们在革命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一个个离开了他。
想必,他还由此联想到了自己,此时此刻老人家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孤独和痛楚,一种老年失子的孤独和痛楚!
但毛泽东就是毛泽东,那是坚强的毛泽东,那是豪迈的毛泽东,那是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毛泽东!他将这深深的悲伤埋到心底,又继续领导这个民族的战斗了。
有一幅照片留下了感人的一幕:当毛泽东的大手握住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的母亲的手时,在这位看似柔弱的母亲的脸上,看不到悲伤,看不到凄凉,只有微笑、坚强和力量。
因为,她知道,在千千万万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中,有自己的儿子,也有共和国领袖毛泽东的儿子!慰问她这个烈属的,同样也是一个烈属。
她同样知道,她的儿子,还有毛泽东的儿子,都是为这个国家牺牲的,都是为这个民族牺牲的,都是为这个虽然历经百年屈辱、虽然贫穷,但要有尊严地活下去的国家而牺牲的!
在这个小脚老太太身上,显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气神呢?
这,是一种不甘受辱、不畏强敌的民族精神;
这,是一种深明大义、舍身为国的奉献精神;
这,是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主义精神;
这,正是毛泽东的精神!
第二章 军事统帅大比较:彭德怀PK麦克阿瑟…
巨星的成星之路
出身(中国人最讲出身):
麦克阿瑟:全名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身于军人世家,名门望族。父亲,曾任美国驻菲律宾军事总督,中将军衔,至少相当于中国的大军区司令员。
彭德怀:出身既不高,也不贵,典型的赤贫出身,穷人一个。父亲,最高职务是中国湖南省湘潭县一个小村子里的贫雇农,一辈子连村干部也没当过。莫说总督,就是总督的面也没有见过。
学历:
麦克阿瑟:西点军校毕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后任西点军校校长。
彭德怀:幼时读过两年书,后到湖南陆军讲武堂进修,中专学历。
长相:
麦克阿瑟:大帅哥一个。身躯高大伟岸,仪表堂堂,爱穿卡其布军装,大眼睛,长方脸,经常衔玉米芯烟斗,很美国,很有军人之气质,是个超级明星,人气极旺,迷倒追星女孩一大片。__
彭德怀:大老土一个。一脸沧桑,一脸严肃,一脸“农民”,中等个子,一身土气,一身倔气,一身憨厚。不符合现代女孩的审美标准。大凡这样长相的人,现代女孩一般不崇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