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鲁门下令,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
仅仅10天过后,7月7日,毛泽东就指示中央军委,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并决定:调集在中原地区驻守的第四野战军的第13兵团(下辖第38、39、40军),立即北上,与在东北的第42军和炮兵第1、2、8师合编,担负保卫东北边防、应对朝鲜战事的任务。
当时,第13兵团的兵团司令是黄永胜,而毛泽东却慧眼识珠,将司令的位置给了邓华将军。
9月上旬,中央军委感到兵力不足,又调第50军开赴东北,使东北边防军的兵力增加到五个军。
这样,26万虎狼之师,提前三四个月就移师布防到了中朝边境,厉兵秣马,等待血战。
人们说,平庸棋手看一步,高明棋手看两步。
在这里,毛泽东却看到了三步之外。
第一步,你美国来,我就能打;
第二步,我在中朝边境候着你打;
第三步,打就不是小打,打就要往死里打。因此,兵不调则已,一调就是一个大气磅礴——26万,且是解放军中能征惯战的主力部队。
三步之外,只有棋圣才能看得出。
但毛泽东却很谦虚,从不自夸。
1970年10月,北京。
毛泽东会见朝鲜首相金日成。
回顾抗美援朝的决策,他老人家却感到有些美中不足。他说:“可惜那时只有五个军,那五个军的火力也不强,有七个军就好了。”
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在夸奖人方面语言非常吝啬。而他,却对毛泽东这一大政治家的战略远见大加赞赏,佩服无比。
彭德怀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感慨地说,“当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时,我们即调了五个军置于鸭绿江北岸……不仅挽救了当时朝鲜人民军败退的局面,而且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如果预先无此准备,想要凭空扭转当时极不利、极严重的局面,那是不可设想的。”
这一招,确实是高!
毛泽东如何给出征军队“起名”
毛泽东具有广阔的国际政治视野,他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16国军队叫“联合国军”,战略上比较主动,那我们必须针锋相对。他给出征军队起了一个名字,叫“中国人民志愿军”。名字一叫,仗打得这么惨烈,死了几万人,美国却找不出什么理由和中国宣战。
杜鲁门总统虽不讲理,却是一个起名大师。他给出兵朝鲜的美国及其15个仆从国的参战部队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联合国军”。
打联合国旗号,这名起得好。
这名可谓空前绝后,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叫“联合国军”的,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叫“联合国军”的。
第一章 统帅大比较:毛泽东PK杜鲁门(8)
你想啊,联合国军,是随便叫的吗?
其实,所谓联合国军,旗号而已。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多是“赶集”凑热闹的,还有舔美国屁股的。
他们派出的军队很少。最亲密伙伴英国,派的部队最多,也只有两个旅;法国等,只象征性地派出了一个营;像卢森堡,只派出了一个排。
还不如当年俺村里出征朝鲜的人多呢!
不过,赶集凑热闹也好,舔美国人屁股也罢,以“联合国军”名义,倒是师出有名。
要出兵朝鲜了,毛泽东认识到,人家师出有名,中国也得师出有名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不能叫了,因为解放军可以解放自己的国土,可以到鸭绿江边,但不能越过边境,“解放”到朝鲜去啊!没那道理啊!∧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于是,毛泽东想到了一个名字——“支援军”。在征求民主党派意见时,民主建国会的领导人黄炎培老先生深受启发,站出来说道:“叫支援军不妥。”
毛泽东问:“为什么?”
黄炎培回答:“支援军、支援军,还是派去支援的啊,谁派的?还不是国家吗!我们是不是要跟美国宣战?”
毛泽东说:“有道理。那有更好的名字吗?”
黄炎培回答:“叫志愿军好。因为志愿嘛,就不是政府出兵,而是民间性质,自愿性质。”
周恩来总理马上解释:“叫志愿军,在国际上也有先例,西班牙内战时,著名的马德里保卫战就有各国的志愿人员组成志愿军,自愿到西班牙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