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页)
迁他们的任务做下调整,还是做着敌对势力的情报,还做友军和我军的情报,负责搜集情报和抓捕之职,而刑讯之责则交给了军纪处,军纪处隶属于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政治部。
中央警卫局完全由卢俊义地麒麟营改编而成。由武松兼任中央警卫局地局长。
在战争没有结束之前。复兴党不会实现大规模地选举制度。一旦战争完全结束。最高纲领实现以后。便严格实行大规模地选举制度。每一个汉人都有资格投出选票。不过会从卢俊义乾坤独断慢慢转移到越来越民主。这个过程是要缓慢地。一点点培养地。
军事、经济、政治都应服从于民族生存。但军事是民族生存意志地最高体现。因此目前卢俊义地梁山乃至日后地整个中国地军事和经济应为军事作战服务。
为此应当卢俊义采取严厉措施。控制舆论。镇压泄露军情和不满分子;利用一切手段进行精神动员。使军事教育具有民族特色。从而唤民族精神;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平时经济战时化。粮食、服装、火药、钢铁等重要物资。平时就要大量储备。同时开展生产自救自力更生地活动。力争战争物资自给。扩大军备工业。做好长期战争地准备。
复兴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地军事要求上提到:军事行动要贯彻协同、突然、迅猛。要水6或步骑协同。而且要不宣而战。达成战略地突然性;要选定最危险地敌人为主攻目标。在决定性地地区投入最大地兵力。实施最沉重地打击;要战决。而不要打一场旷日持久地消耗战;同时灌输围点打援、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等优秀地战术理论。
卢俊义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地伟大目标。现阶段不得不建立独裁式地战争指挥体制。以他卓越地才能、坚强地品格、充沛地精力、敏锐地观察力和伟大地预见前瞻力来领导复兴党。领导汉族人实现民族复兴。卢俊义着力加强国民和军队“在民族基础上”地内部团结。制定与军事有关地各项方针政策。指导战争全局等。并领导由海军、6军、宣传、军事技术、经济、政治领域里地奇才所组成地复兴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来贯彻其思想意志。
卢俊义并不妄想他的复兴党会得到赵宋朝廷的中高级官僚和世族人家的支持,从一开始就基本上关闭了跟这个吸血阶层的对话,但是必要的战略是要讲的,到了关键时候还是需要金钱和暴力开道,迫使这个阶层答应跟他暂时合作,自然这是后话。
赵宋的整个体制下,受益的是读书人,那些腐儒或者只会青楼狎妓的风流才子,第二受益的自然是商人,尤其是大商人。更广大的阶层并未受益,但是他们没有掌握舆论,他们的声音自然遗忘在历史里,这个时代又没有网络。宋末和明末一样,掌握舆论的阶层把自己粉饰的像是画中人一般,实际上透过历史的迷雾看去,那些道貌岸然正人君子往往是对国家最无益的一帮人,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当然有例外,但北宋一二百年有上万个进士,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李纲之流毕竟是非主流。更多的基层,如佃户、自耕农、工匠、小商人、落第书生、军人,甚至中层的地主商人,他们有时也会受到这个体制的伤害,只是他们没有掌握住舆论,而现在复兴党为他们声张,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从而扩大复兴党的影响力。
………【第七十九章 梁山军校】………
成功创建了中国复兴党以后,卢俊义另外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便顺理成章地开始了。而且这个计划还有些紧迫,本来在一上梁山的时候就应该开始行动的,但是最关键的问题,一直横亘在卢俊义的面前。
除了那些由卢俊义精心调教半年多的三卫人员担任的基层军官,其他团级的军官,除了林冲、王进等寥寥数人,其他的都不合格,都需要重新进修。甚至连林冲、王进等人也要重新进修,卢俊义需要一个不亚于现代军队的军队,一支革命军队,旧式军事教育培养出来的军官跟后世的现代军官相比差距甚大。
重新进修的话,就要开办一个军校让他们学习,当然不可能全脱产学习,但至少要一半时间训练一半时间学习。办军校的话,卢俊义毫无经验,但他可以借鉴。
中国自古以来那个军校最成功?毫无疑问,黄埔军校!在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极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到解放战争,黄埔军校的师生都是双方历史的主角。
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
以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