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朱允炆叫他回去就拟旨,着张昺出任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
齐泰答应回去拟旨。随后他又趁热打铁,再次提出削藩的事情,敦促皇上还是早定才好。�
朱允炆的态度总算又进了一步,看起来,不削不行,削也难收拾。他让齐泰找几个最得力的人,哪天在便殿再议一议。�
齐泰颇为振奋,以为这样最好,他再三指出,此事宣早不宜迟呀。�
说起对陈瑛的处置,朱允炆想立即罢免他的北平按察使,为了稳住朱棣,齐泰提议,把他贬到云南去,对外根本不说他依附朱棣的事,可找个别的理由,如贪污或渎职。这样朱棣不会心惊。�
朱允炆点了头。�
齐泰办事利落,第二天就派刑部主事李大佑上路了。�
陈瑛做梦也没想到,他会犯事。这天早上,他刚坐到按察使司公案后头准备审案,一个跟班的进来报告,南京刑部来人了。�
陈瑛很会摆谱,要衙役告诉他们,在驿馆等着,他今天没时间见,要断一个案子。这个案子急,要立断才行。�
却不料有人从外面大声接话说:“陈大人的案子再急,也没有皇上的钦案急吧?”�
陈瑛一抬头,见门外拥进十多个人,为首的是刑部主事李大佑,他并不认识,他愣了:“你们是何人,擅闯公堂?”�
李大佑揶揄地说:“我是刑部主事,陈大人好忘性啊!”�
陈瑛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忙客气地起立、让座打招呼。刑部主事李大佑也挺客气,说奉钦命来宣他进京陛见。�
皇命岂可违?尽管他料到被人暗算了,却也没办法。他想了个脱身术,要去燕王府告个别,李大佑却不给他这个机会,逼他立即上路。�
出了城,公差们立刻变了脸,一拥而上,把陈瑛从马上拉下,不由分说地上了一面二十五斤大枷,陈瑛挣扎着大叫:“陈某无罪。”�
刑部主事李大佑说:“有罪无罪,我管不着,回京向皇上说去吧。”说罢一摆头:“带走。”�
事到如今,陈瑛就是有浑身解数,也没奈何了。�
四
道衍坐在北平大庆寿寺禅堂蒲团上,地上放着一个矮几,上置粗瓷茶具。朱棣和袁珙也席地盘腿而坐。�
道衍端着南泥壶,嘴对嘴地咕噜噜地喝着茶,问他们此来何事?他预感到,一定是风声吃紧,山雨欲来了。�
在朱棣看来,朝廷 是在步步紧逼呀。扣他三子为人质,让他有苦说不出。又封魏国公徐辉祖为太子太傅,重回北平,同时派了死硬的张昺、谢贵来掌控北平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今天又无缘无故捉走了陈瑛,朱棣认为,这是一连串的阴谋,明显都是对他来的。�
袁珙分析,前几项,都是施压,陈瑛的事,他却想不出同朱棣有什么关系。�
“当真人不说假话,”朱棣这时不得不说,陈瑛虽是朝廷 命官,却是他的人,对他下手,这是敲山镇虎啊。�
道衍沉吟着说,连他都不知道陈瑛与燕王殿下有私交,皇上耳朵这么灵吗?�
朱棣恼恨地说:“没家亲岂能引来外鬼?燕王府里也有吃里扒外的人啊。”�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袁珙说,这种败类,必立诛之。�
朱棣倒不急,奸细既在他掌控之下,就不怕了,迟早要收拾他,如今留着他,也好利用。道衍本想问问内奸是谁,但又忍住了,朱棣消息这么灵通,料定他在朝廷 里或后宫里也一定安插有内应,彼此彼此。朱棣不肯说,道衍也不愿讨厌。�
朱棣认为,现在到了图穷匕首现的时候了,来到大庆寿寺,是他感到该当机立断了。请他们拿主意。�
道衍依然沉得住气,说急不得。认为没有足以号令天下的理由,不能仓促起事。�
朱棣目视袁珙想听他的主意,记得在泰安初见袁先生时,曾暗示过他,可把过错推到建文帝身边侫臣身上去,以此为由起兵,符合太祖皇帝的定制,朝廷 无正臣,诸王可起兵###之。�
《永乐大帝》第八章(4)
道衍却笑着提醒朱棣,别忘了还有下半句,朝无正臣,###当然可以,可要有天子密诏啊,建文帝会给你密诏吗?�
这令朱棣很泄气,据太监李谦传来的信息,现在,宫里宫外风声不断,朝廷 正打算削藩,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迫在眉睫了,他不明白道衍法师为何不急,这不是坐以待毙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