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蔷赫�允值囊跄保��院贾莸胤剿拔窬钟�2007年11月立案,对宗庆后展开调查后,宗庆后立即补缴了2亿多人民币的税款。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宗庆后本人及家族多人已获得美国绿卡或加入美籍,娃哈哈方面也承认了这一点。愤青们还有什么话说呢?愤青被骗了无数次,怎么就不长记性呢?
当然,愤青可以指责媒体的调查全是造谣。愤青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他们不利的事实,他们就可以当它不存在。那么,对于另一个“最佳典范”汇源公司,我们来看看官方是如何定位的。
2009年3月22日下午,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可口可乐兼并汇源发生在两个外资企业之间,可口可乐是总部在美国的公司,汇源果汁是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外国公司,这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企业兼并不涉及到中国投资政策,只涉及到中国对这两个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经营集中度的审核问题。
也就是说,并购与否,本来就是两个外资企业之间的事,只和经济利益有关,和爱国毫无关系,你们愤青起什么哄?这无疑是给了那些打着“民族牌”反对并购的愤青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愤青就是这样被某些无良的企业主以爱国主义旗号裹挟着当枪使,当一个个偶像破灭,却还乐此不疲。
同样以打“民族牌”、“悲情牌”著称的蒙牛公司,也不是一家民族企业。蒙牛公司虽然生产基地在大陆,但和汇源公司一样,注册地在英属开曼群岛,由著名的美国投资商摩根士丹利公司(简称大摩)控股,完全是一家外资企业。注册离岸公司的好处,是能获得国内对外企的优惠政策以及避税。开曼群岛是英国在拉美的加勒比海的一块海外属地,号称“全球避税天堂”,所以很多中国贪官都会把财产以在当地建公司的名义转移到开曼群岛。这个信息,早有大量媒体披露过,而那些爱国愤青似乎完全不知道。
并购失败谁最高兴?
按照愤青的逻辑,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失败,民族品牌得以捍卫,最高兴的应该是汇源,最痛苦的则是可口可乐。可事实却恰好相反。
并购遭否决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当即暴跌42�17%,而在两天时间里,本来打算大赚一票的汇源老总朱新礼,身家立即缩水33亿港元。此前,由于可口可乐欲收购汇源,汇源的股票曾经大涨。由于已不可能获得来自可口可乐的资金,朱新礼决定立即叫停本来打算投资20亿元建设的全部果汁上游基地项目。
而可口可乐公司却是相反情况。2008年9月,可口可乐打算以24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汇源,溢价高达195%。随后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可口可乐同样不能置身事外,显然24亿美元就成了一个过高的价格。经济环境变化后,对于可口可乐而言,如何体面地放弃收购才是当务之急。以致事后出现一种“阴谋论”——是可口可乐暗中煽动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以使它能全身而退。很多市场人士也揣测,本来就对并购持保留意见的商务部,和本来就在打退堂鼓的可口可乐一道,促成了交易被否。商务部和可口可乐两家皆大欢喜,眼泪则留给了朱新礼。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可口可乐笑了,朱新礼哭了;可口可乐美国股东笑了,汇源员工和股东哭了;网民笑了,股民哭了。”虽然是个笑话,却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有的说这件事说明中国不欢迎外资到中国投资,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误会。”商务部外资司司长李志群也表示,跨国投资是大势所趋,外资并购不应被视为威胁,而应看作发展的机遇。
这些表态都表明了高层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我非常认同。否则,我们自己如果以保护民族品牌来限制资本流动,又怎么能去批评美国面对金融危机要搞贸易保护主义呢?其实,如果民族企业做大做强了,同样可以去欧美收购企业。比如2005年,联想集团就以12�5亿美元全盘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汇源为什么不能去收购可口可乐呢?那就是因为实力不够。中国的企业要强大,必须要融入世界,除此别无他图,闭关锁国没有任何出路。既然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去,就必须允许外资走进来。
《反垄断法》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后,有24起外资并购通过审批,其中法国SEB并购苏泊尔、强生并购大宝、英博并购AB等,也曾引起不小的争议,但都顺利通过。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是目前唯一的一次否决。
我觉得,既然要实施《反垄断法》,不能只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