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这些人当然是樊丰的人。所谓的贬谪诏书毫无疑问也是出自樊丰之手。
太尉杨震临终的愿望,仅仅是入土为安而已。然而,当他看见自己从此只能躺在这尘土飞扬的路边时,肯定觉得自己当初的愿望还是太奢侈了。
国舅耿宝因剪除杨震有功,升任大将军。
太子刘保一天天长大了。阎皇后开始忐忑不安。
因为他不是她的儿子。
倘若安帝刘祜哪一日宾天,她和她的兄弟们就靠边站了。
所以她不能不未雨绸缪。
而阎皇后的不安也正是王圣、江京和樊丰的隐忧。
因此众人一拍即合。
很快,一串谣言从他们的嘴里孵化而出,张开翅膀日夜盘旋在东宫的上空,仿佛一群不祥的乌鸦。
如果不是太子行为不端,哪里来的这么多谣言!?安帝刘祜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废掉了刘保的太子之位,把他贬为济阴王。
女人的第六感历来很灵验。
就在刘祜废掉太子的第二年春,皇帝刘祜就在出巡的半道上驾崩了。
阎皇后为自己的先见之明窃喜不已。是日,阎皇后、阎显兄弟、江京、樊丰等人立刻开了个碰头会。会议一致决定:秘不发丧,天子的饮食起居,一切照旧。同时,车驾昼夜狂奔,一路向洛阳疾驰。
四天之后,国丧正式发布。尊阎皇后为阎太后,迎立济北惠王之子刘懿为帝。
这又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小皇帝。于是拜阎显为车骑将军辅政。
接下来的形势颇有些微妙。
当年以皇帝刘祜为核心的利益集团此刻走到了瓦解和内讧的边缘。
皇帝死了,他们失去了共同的主子。
刘保废了,他们失去了共同的敌人。
此时此刻,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待在同一条战壕里呢?
阎显第一个掉转了枪口。
三月初八皇帝驾崩,四月初五,内讧的枪声就响了。
中常侍樊丰及其党羽被捕下狱,后死在狱中。
大将军耿宝被贬为亭侯,遣返就国,在途中被逼自杀。
王圣母女流放雁门。
阎氏兄弟皆位列要津:阎景任卫尉,阎耀任城门校尉,阎晏任执金吾。
就在阎皇后与阎显兄弟相视而笑,为阎氏时代的开启而弹冠相庆的时候,刚立的小皇帝刘懿突然间一病不起了……
三 三年死了三个皇帝(1)
世事无常。计划赶不上变化。
刘懿一天天病重了。
这是一个危险的时刻。阎显警惕的目光扫视着宫廷中的每一张脸。
宦官孙程站在一个无人注目的角落里看着阎显。
这几天孙程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刘懿死后,谁来坐天下?
他的答案是:这天下本来就是太子刘保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谁来拥立太子刘保?
他的答案是:孙程。
孙程找到前东宫宦官王康和王国,召他们入伙共谋富贵。
王康和王国相互对视了一眼,又看了看孙程。
这是在玩命啊!
出来混,本来就是在玩命!孙程的目光中没有丝毫犹豫,怎么样?干不干?
为了那朝思暮想的荣华富贵,王康和王国最后咬了咬牙:干!
此刻,在宫廷的另一头,大长秋江京正在对阎显说:“我看这刘懿是完了,谁来继位要及早定夺,不然恐怕夜长梦多。”
满心希望刘懿康复的阎显终于死了心。他说:对!
十月二十七日,小皇帝刘懿病卒。
帝国出现了权力真空。
阎显禀明太后,秘不发丧,一边紧急征召诸王之子,一边关闭宫门,驻扎军队,在皇宫中实施全面戒严。
十一月初二,孙程、王康、王国等十九名宦官在刘保寝宫崇德殿会合,断衣起誓。随后潜入章台门,杀死江京,劫持李闰。宫中守卫看见李闰领着一队宦官,不以为意,一路放行。
孙程等人迎出刘保车辇,突然驾临南宫,即刻宣布登皇帝位。孙程一边守住宫门,一边召集公卿百官入宫朝见天子。新皇帝随即颁布了他的第一道诏书,命令禁军镇守南宫和北宫。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阎显没想到一直躲在暗处的敌人出手这么快。
此刻他已被困在宫中,动弹不得。仓惶之间,身边的小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