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第1/1 页)
他少有见到薛蟠这样的时候,看上去比平日里沉稳许多。想来经过了那么多事情,他自然也不可能还是原本那个没心没肺,胆大包天的薛蟠。他心里有思虑、有谋划,而自己理当一听。“其实直到如今我也常觉得,能得杨哥儿的垂青,真像是做梦一样。所以有时就不免会想,杨哥儿究竟看上我什么呢?”薛蟠慢慢的道,“外人眼中如何看我,其实我也大致晓得。鲁莽冲动,一事无成,唯一的优势,也就是家有恒产,身体强健罢了。但这样的人何其多,我又有何处胜过别人?”“我思来想去,除了脸皮够厚死缠烂打之外,我身上唯一可取之处,也唯有这一身胆气了。杨哥儿看似随和,其实本性骄傲,是绝不屑于拖拖拉拉撕掳不清的。若非我是这么一个人,或许你也不耐烦与我歪缠的。”薛蟠说着转过头盯着柏杨,“方才太太跪下时,杨哥儿心里在想什么?——其实就是你不说,我也能想到。那时我若不如此行事,纵然能安抚太太一时,随之而来的必然也是种种麻烦。太太心里疼我,必然会如今日这般逼迫于你,迟早消磨干净你的耐心。所以不若快刀斩乱麻,不让她心里有一丝侥幸。她顾忌我,便不会再逼迫杨哥儿了。”“况且,”他最后说,“我也不舍得杨哥儿受这样的委屈。”说完之后,他立刻转头,带着几分殷切看向柏杨,一副求表扬的模样,看得柏杨失笑。然而回想起薛蟠所说的话,心中却也不能不受触动。“你未免把我看得太理智了。”他笑着摇头,“我又不是会委屈自己的人,自然心里喜欢,才会同你在一起。你大可以对自己更自信些,也对我们的感情有点信心。不过是遇上 兄妹因为薛姨妈事先的明智之举,这一场闹剧只局限在柏杨这个小院子里,知情的自然也就那么几个人。虽然其后几日薛姨妈的态度和薛蟠额头上的伤都昭示着肯定发生了什么事,但下人们也就只能自己在心里猜测一番罢了。至于知道内情的李奴一家,薛姨妈回去之后就把人送去了庄子上。李奴一家说出这件事,对薛姨妈来说是有功劳,但留下他们也是祸患。索性打发到外地的庄子上去,就是他们嚼舌根,也不会有人相信。不过作为补偿,她提了李奴的父亲做庄头,所以那一家子也没什么不满意的。他们本来就怕薛蟠生气起来不管不顾的下手,如今远离了京城,自然就不必担心这些了。在他们的设想之中,几年之后,事情淡下去了,自然便是回来的机会。不过,薛府的人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这几日,家里的气氛却显然跟之前不大一样了,人人都谨小慎微,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就撞到了枪口上。尤其是薛姨妈身边伺候的人,连说话都不敢大声了。就连专心埋头跟着嬷嬷学习的宝钗和黛玉,都察觉出了不同。黛玉心思细,猜到是薛家家务事,自己这半个女儿不好插手,所以只佯作不知。倒是宝钗来请安时,同薛姨妈关门密谈半日,总算从她嘴里问出了虚实。——本来这种事,是不该告诉她的。但是薛姨妈也着实是憋得很了,自身又没有主意,加上宝钗素来可靠,最后还是没忍住说了。宝钗初初听闻此事,只觉得震惊非常。然而细细一想,却又觉得似乎每一个地方都能够对得上。从前她就一直觉得,自家哥哥和柏杨相处之间未免过分亲密,有时候连她看了都觉得不妥。这两人实则本来也未曾隐藏,许多当时不曾深想的细节,现在回想,竟处处都是蛛丝马迹。要问宝钗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她心中感觉自然是十分复杂的。要说赞同也不是,这种事不符合她从小到大所学习的纲常伦理,而做出这事的,偏又是她最亲近、信赖甚至隐隐有些崇拜的哥哥和柏杨,若她反对,便是在说哥哥和杨哥都做错了,宝钗却也不愿做如此想。“妈这里是什么意思?”她忍不住问薛姨妈。薛姨妈想起薛蟠的话,不由抹泪道,“我还能如何?左右你哥哥要死要活,就是不肯改了,我难道还能真的逼死他吗?真是冤孽!早知如此……”早知如此,又能如何呢?宝钗见薛姨妈如此,不由劝道,“妈快别说这样的话,以哥哥的性子,若不是遇见了杨哥,还不知会闯出什么样的祸事来,也未见得就比现在更好。好歹如今哥哥立起来了,不曾跌了我们薛家门楣。”“那又如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来我去了地下,有什么脸面去见你们的父亲?”薛姨妈又哭起来,“我的儿,还有你,此事若是传扬出去,让长公主府知晓,你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