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页)
愤愤道。
“千载易过,人心难改,你的身边难道就没有这样的人么?”玄衣中年人淡淡的声音让青衣少年猛地一怔。
对,这个青衣少年便是纳兰纾予,玄衣中年人自然是秋先生了。
纳兰纾予此时方才明白,唐天铭对自己的杀意来自何处。开始他以为是因为唐英杰,但现在他知道自己想错了。一个十六岁的二流巅峰剑者,一个差一点将一流巅峰剑者一击秒杀的二流巅峰剑者,这样的人物,已经让唐天铭感到了威胁。
尽管自己的实力还远远不如唐天铭,但只要有威胁到他的可能,他就会将这种威胁扼杀在摇篮中,简直比庞涓还可恶!公平?只有弱者才需要公平,而强者讨厌公平,所以他把公平拿来施舍,让弱者保有最后一点幻想。
“那庞涓最后怎么样了?孙膑有没有报仇呢?”纳兰纾予急切道。
“上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再次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救援韩国。孙膑又使出‘围魏救赵’的老办法,这时魏国的主将庞涓果断从韩国撤军,在齐军进入魏境后从后方追击齐军。”
“魏军素来强悍英勇,不宜与之硬拼,故孙膑提出了逐日减灶的计策。庞涓见齐军的炉灶一天比一天少,当下断定齐军怯战,且逃亡的士兵已经过半。于是他甩下步兵,只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马不停蹄地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了庞涓追兵的行程,认定当天晚上必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且在两山之间,险阻峻隘,便于埋伏军队。于是孙膑令士卒将道路两侧树木统统砍倒,只留下最大的一棵,剥去树皮露出白色树身,在上面用黑炭写了几个字。”
“什么字?”纳兰纾予好奇道。
“‘庞涓死于此树下’。”秋先生一字一句道。
在纳兰纾予惊愕的目光中,秋先生继续道:“孙膑不但让士卒把砍下的树木横在路上阻塞交通,还挑选射术最好的一万士卒埋伏在道路两旁的险要之处,吩咐他们只要看到树下的火光亮起就朝树下万箭齐发。”
“果然,那天晚上庞涓率领轻骑进入马陵道,他隐隐约约看到一棵大树露出的白木上写着一行字,但是瞧不清楚,于是便令士兵点起火把来看,只见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心里一惊,知道是上当了,但悔之晚矣,此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溃败。至于庞涓,有人说他被乱箭射死,有人说他愤恨自杀,但肯定的是,他死了,死于孙膑的计策之下。”
“死得好!”纳兰纾予拍手称快。进过秋先生的讲解,他终于对虚实篇中的“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其不守守其不攻”、“攻其所必救”、“避实击虚”等理念有了形象化的理解。
“其实,天下大道本就相通,比如这‘虚实’,除了在兵道上能够敌万人外,亦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凭仗。”秋先生突然道。
“哦?”纳兰纾予诧异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是为藏巧于拙。”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因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是为用晦而明。”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是为寓清于浊。”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是为以屈为伸。”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是为虚实。”
一语惊醒梦中人,简简单单一个虚实,竟然包含如此之多的道理。
注视着“梦中人”缓缓离去的背影,秋先生自语道:“万道同归,虚实在剑道上若运用得好,成为万人敌又有何难?可惜,他还只是一个剑者,尚处于力的境界,而虚实相生已属于招的境界,即使一些剑师也不敢说完全领悟,不知他能够领悟多少?”
昼锦堂。
“小兄弟,你又来啦,不知这次需要些什么?”那个灰袍老者也就是周颐口中的王老迎了上来。自从千年寒铁的交易过后,纳兰纾予也是常光顾昼锦堂,因此和王老也算熟识了。
“我要一柄中级神兵,还有一副能够防御中级神兵的软甲。”纳兰纾予咬牙道。那柄满是缺口的青锋已经成为了过去时,在对它的光荣牺牲表示深切哀悼的同时,纳兰纾予也深深认识到兵器的重要性。为了应付唐天铭这一劲敌,低级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