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页)
所幸自己和黄巾军打了数年的交道,可谓知彼知己,对方的弱点,自己的长处皆了如指掌,打心眼里就看不上这些乌合之众,且看我曹操的,打出个样来让你们瞧瞧!
军事家有下列几种:纸上谈兵真打就懵的,其代表人物便是春秋战国时的赵括;身先士卒勇于实战的,其典型莫过于西楚霸王项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刘邦认为当首推张良。
曹操是几种兼而有之,以后俺会逐步说到,今天要说的是他身先士卒的一面。曹操不是那种上了战场就在后面高喊“弟兄们,给我上”的人,而是属于跨出战壕高喊“同志们,跟我冲啊”的那种类型。现在的曹操就精选了一千敢死队,准备给大伙打一场样板仗。
还是走的老套路,大军负责接应,他亲率精骑捣敌后勤老弱军营,看准敌人七寸,一击丧敌斗志,毕其功于一役!
放出风去,说曹州牧亲自视察前沿阵地,只要敌军出动,则必然疏于后方,战机就在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看谁的腿快了。那还用比较吗?两条腿的步卒怎么能奈何得了俺老曹四条腿的快马?
曹操率部到了前沿,士兵们一见主帅亲临,不禁欢呼雀跃,跟这样的将军打仗,死了都值!曹操的心思其实都在敌营方向,就等青州贼寇倾巢出动了。派出去的探马果然急驰而来。
“黄巾军大队已离我不足五里。”
听了探马的急报,曹操暗喜,当即吩咐前沿部队保持现在的受阅状态,悄悄做好迎敌准备,不准与敌短兵相搏,只准以箭弩阻敌,只要能纠缠住敌军就是胜利。
曹操本人带了一千骑精锐,迂回向黄巾军的后方。眼看离敌营不远,曹操命令部队快速冲过黄巾军两营寨之间,不准恋战,直捣敌军中枢。
前敌营寨瞬间而过,曹操不由暗叹:“毕竟是乌合之众,反应竟如此之慢,真为鲍信将军惋惜。”
正有点得意之时,前面的战马突然纷纷狂嘶,不断栽倒,冲锋的队形立时大乱。
细看时,才知前面的道路田野布满了绊马的绳索,难道钻到敌人的圈套中来了?不及细想之间,两侧敌营中已随着海啸般的呐喊,冲出无数的黄巾军,前方、左右均成了人海,伴随着如雨的箭矢,淹向了曹操的千骑精锐。
战马最易中箭,一时曹军人仰马翻,惊骑乱奔,曹操临危不乱,传令速退。但是已经迟了,后方也出现了大批的黄巾军,原来之前出营的敌军大队并未进攻曹营,而是转身堵住了曹操的后路,黄巾军预谋在先,早就给曹操布好了口袋阵。
曹操立于马上,虽然面色镇静自若,内心却如浇沸汤,眼见得无数敌军已经合围,入眼的是无边刀山,灌耳的是动魄呐喊,满目蠕动的黄色不由让曹操想起了颍川之战时漫天的黄巾飘落。
不过现在的曹操再也吟不出“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名句了,只是心里大呼:黄色歪风,祸害无穷! 。 想看书来
济北之战:老干部遇到了新问题(74)
自古有句:一将功成万骨枯。
细想来,一个时代,名将虽寥,但自以为是名将的却不计其数,大概这是名将本人悄悄地算过:死在我手底下的到了多少人了?好,过万了!于是一代名将横空出世!
但名将也不能吃老本呀,需要再立新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于是继续死人,名将也自然会随之升格,至少被当代人承认的名帅也就出现了,杀人过千万,一代英主也就自然出世。
真不容易算出,需要多少副骨架才能支撑起一代王朝?
按这个数字推算,曹操现在也应该跨入名将行列了,经他的手、口将活人加工成的白骨架早已超过数十万具,名将头衔应该当之无愧。可能有人要产生疑问:那名将岂不等同于恶魔?
账其实还有另一种算法:电影台词曰:我佛慈悲亦惩恶。杀人一万,自损八千,若能救得身后亿万的生灵,当属无量功德。一句话,战争行为的本身并无过错,问题在于战争的性质。
曹操现在进行的镇压行为应归纳为解放战争,暂时还难以定位这种行为的对错。要是征求曹操与黄巾军双方的意见,那肯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那还是战场上拼死活吧!所有的道理都在活人嘴里。
济北城外,曹操的感觉是活到了生命的尽头,善于兵无常势的曹操这次遇上了青州黄巾军的水无常型,那就只有看老天照应谁了,仗打到这份上,啥兵法谋略都用不上了,保命只有先拼命,一个狠字决生死,是非功过且莫论,拼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