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3/4 页)
很显然是在观望。
他们对于自己在日本地利益自然也是关心地。可是他们却并不想再卷入任何战争。他们在等。等三国如果真地开战。他们来捡便宜就好。可就在法国人观望地时候。在英国地背后又钻出了俄国人地舰队。这让英国人更是吃不消了。
英国人不明白,为什么俄国人会突然出现,并支持中、美两国,但是他们很清楚,这次在对马的问题上,他们输了,毫无胜算,于是在宣布对马英属的第二十六天之后,英国人撤军了。
对马成为美属,而美国为了向大清表示友好,同意大清第一公主在对马岛的一切防务正常之后,前往对马养病,并同意中国的海军跟美军一起驻守对马岛。
中、美两国的友好,让各国政府的眼珠子都掉了下来,他们觉得这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美国和中国竟然友好到,可以共同分享在日本的利益。
罗胜对于刘步蟾出兵一事是完全不知道,就是俄国人出兵,也是他没有想到的,所以他和李鸿章目前可说是一头雾水,他们两人在京都蹦哒了一、两个月,如今却仿佛好像根本就没他们俩什么事儿一样。
就在两人还未回过神的时候,从长崎传来格格再次病危的消息,两人忙大惊失色的赶到长崎,李鸿章一心想的是,对马问题的解决,看来并没有给这位格格的病情带来什么起色,当他再次探病出来之后,只是不停的摇头,同时心中一片惋惜。
格的封号恢复了,老佛爷又加派了那么多的太医,连同仁堂也来了两位国手,可是却对格格的病情毫无帮助,他晋见时,格格还在接受西医的治疗,美国的医生正在给她输液,说是格格已经很多天没有进食了,必须要保证格格的身体需要,要维持她的生命力。
当他行礼之时,格格已经无法说话了,只是轻轻的抬了抬手臂,可是这个动作似乎都耗掉了她一大半的精力,手放下之后,她就再也动不了了,只能眨眼示意,她已经知道了他和罗胜在京都所作的努力,而给他的信,也是前一天,由格格口述,她身边的那位女官秋谨所书。
看着这封信,李鸿章是老泪纵横,里面竟然是一再叮嘱,让他一定要在天津建一座烈士陵园,记念在平壤和东京一战中死亡的中国将士,他简直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秋谨交给他的,不只是有这封信,后面还有厚厚的一页纸,上面是在格格出访之时,在法国遇袭时,死难的大清官兵,以及在东京一战中牺牲的将士们的名字、籍贯,还有他们的骨灰。
当李鸿章收到这些骨灰之时,双眼已经被泪水浸的模糊不清了,他一脸庄重之色,脱下了自己的官帽,与他一同前来日本的官员皆是满面泪痕,他们心中都想着同一件事,这是从未有过的,一位皇室成员,对于在外战死的将士,竟然尊重到了这个地步,而且还不肯让他们埋骨他乡,一定坚持要把他们送回故乡。
特别是那些三百二十八坛女兵的骨灰,更是让他们动容,格格信中一再交待,若是老佛爷不肯让这三百二十八位女兵的骨灰进陵园,那么请一定要亲自交给上海的青帮,他们定会妥善处置这三百二十八位巾帼英雄。
李鸿章一路之上,心情是极为沉重的,这烈士陵园的资金,格格也交给了自己,整整一百万两白银,还在后面附了一句,哪怕只有一半用在这上面,她即便是死了也瞑目了,李鸿章与这位格格也算是交手数次了,他很清楚,这是在向他交代遗言。
另外还有四封信,听说是格格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口述的,只要一清醒,能说话,她就开始口述,分别是写给老佛爷和皇上的,还有孚亲王以及额娘老福亲王福晋的。
跟随李鸿章归国的所有官员,都是一片唏嘘,谁也想不到,这位几年之前,风光无限,一身荣宠的大清公主,如今只怕是要客死他乡了。
从日本归国的所有官员,心情都异常沉重,老佛爷虽然恢复了格格的封号,可是如今那位孚亲王仍然是郡王,还被软禁着,虽然重开了女学堂,可是谁知道这位老佛爷明天又会不会变卦?
李鸿章思虑再三,最后还是把那三百二十八位女兵的骨灰,悄悄托人送到了上海青帮,回京把格格的信交了上去之后,等待慈禧的示下,并同时开始在沽近海的一座山上开工,修建烈士陵园。
天津修建烈士陵园时,天津武备学堂的学生全部去了,天津各处民众都闻讯而来,自发的前来帮忙修建,所有的人都怀着深深地敬意,垒起了一座大清第一个烈士陵园。
一个月之后,在上海由民间自发的,建起了一座巾帼英烈陵园,同时在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