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页)
失去太多,不能再失去公主了”翠儿语无伦次地回忆道。
这一年来,宫里每一个人逝去,对于其他人而言或许只是宫闱棋局上得利或失利的一个棋子,在赵祯那里,却是一个个亲人的离去。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大都仇恨着彼此,这其中的辛酸亦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正当玉安陷入沉思时,笙平端着燕窝进来了,同时带进来一则消息:秦安对璎珞遇害的事毫不知情。
那么会是谁呢?玉安的脑海里一片昏乱。但不论是谁,希望真相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虽然离开曹家还不过是一个缥缈的梦,但这个梦有了曹妃的支持,仿佛一瞬间真实了许多。强忍住胸口火辣辣的痛,她的心里又升起了一丝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漱雪几乎天天都会来看玉安,为她诊脉、敷药、重新调理配方。在她的照顾下,玉安的伤一天天好起来。只是玉安晚上仍旧常常做噩梦。梦里有许多戴着面具的鬼神在她的身边跳舞。取下面具,竟然是曹诵的脸。
不过说来她已经七八天没有见到曹诵。从受伤到康复都是家丁和丫鬟两边跑腿,他从来没有来过宅邸看她。
这也正合玉安心中所愿。
直到第八天下午,笙平从前院的小丫鬟那里听来了些消息。这段日子曹诵白天出去寻花问柳,晚上便回屋喝得酩酊大醉。玉安躺在窗前的貂皮椅上看书,同时漫不经心地听着笙平的话。书页翻过,她的脸上仍旧如冰雪般素淡。
“听说”笙平吞吞吐吐地继续禀报,“前天晚上,驸马酒醉后误入了如烟姑娘的房间这两天晚上他都住在那里”
翻书的动作停止了。看来这件事情很快便可以解决了——甚至不需要她出面。玉安抬起头,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曹诵如果爱上如烟,或许他会愿意放开她。即使他仍旧不肯,她也可以以他新婚纳妾为由提出和离。
从那天起,传到玉安耳朵里的关于曹诵和如烟的传闻便越来越多。玉安静静地等着曹诵来向她开口提纳妾的事。不料日子一天天过去,曹诵没来,新年倒是来了。
就在这时,贾相公的府邸中传来准太子妃病逝的消息。祈鉴前去探望,颇为伤感。这时贾昌朝竟然主动向赵祯和苗妃提出说,既然册立蘅冰为良娣的圣旨未正式下达,她与太子的生辰八字又恰是大吉,不如立其为太子妃,以安社稷。苗、梅等后妃以及好几位大臣很快附议,祈鉴亦不反对,这件事便这么定了下来。
除夕的前一天,赵祯带着妃嫔和公主王孙一起在祠庙里祭奠先祖。完毕后玉安破天荒地接到了圣谕。到了福宁殿她方才知道子泫等人即将回宫。奏报已经传到,赵祯派去的钦差和回鹘进行了交涉,宝康公主以王后礼仪送回回鹘风光大葬。
而宝康公主的死因也有了结果——最大疑犯是女真的武士。据密报,这些年来女真一直不满辽国对其压迫,便秘密培养了一队高手,活跃在各国边境并不时制造骚乱。
案头上祈鉴的奏章还在。早在一个月前他就上疏说辽国内政波动频繁,必将影响到大宋。但赵祯和朝臣一致认为只要宋辽始终结为友邦,就不畏小人作祟。可如今看来,祈鉴的预见准确性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
赵祯在噩耗当日便遣使前往辽国要求彻查公主遇害一事并讨伐女真,并宣布让祈鉴厉兵秣马以备战事,同时同意了祈鉴废除平民在官府服役的旧例。如此一来,军政大权便大部分落入祈鉴的手中。朝中有大臣事后在他耳边吹风,他也有些后悔,便找来玉安商议。
赵祯正当壮年,这段时间却苍老了许多。他在案前坐下,从厚厚的文书中抽出一本《史记》,递到玉安手中。
“汉武帝在位几十年,一直坚持对匈奴作战,甚至纵深千里,彻底摧毁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但同时他穷兵黩武,军费支出甚重,良田大量荒芜,致使民不聊生。”赵祯叹了口气,“我用兵谋略不及太祖皇帝十一,可纵容下去又担心蛮夷气焰日盛。”
赵祯的担忧不无道理。如今夏、辽、大理等诸邻皆已强大,大宋若主和,他们会越来越不甘寂寞;可如果主战,他们面临的敌人各自建立了国家,再也不是汉武帝时匈奴那样的游牧民族。更何况自有宋以来朝堂一直重文轻武,坚持主战,一无可用之人,二则必定阻力重重。
事关大宋国运,不可不为,却又不可贸然为之。
“爹爹,李元昊建文字,办科举,重农耕,足见他驰骋天下的野心。西北面的蒙古厉兵秣马,女真如今又蠢蠢欲动,虽然您要求辽国镇压他们,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我们一直主张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