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
江万里还乡后,便斥资请来工匠,在家中园圃开凿一池,又立亭于其上曰“止水”,乡中书生晚辈虽多有慕名来访者,多半不解其意,每问之,万里总笑而不答,便都以为江国老早已淡泊名利,心若止水。
止水亭(三)
到了九、十月间,天气转凉,一日午后,万里沏了壶赣中有名的黄檗茶,正坐在止水亭中赏景,但见园中花木凋零,落叶纷飞,暮然想起国事日渐倾颓,全无起色,不由心下凄然。正惆怅间,忽有家人来报,言知赣州府文天祥造访,万里又惊又喜,忙命请入。
文天祥一见江万里,便叩拜道:“别去一载,恩师还是这般健朗。”
万里将他扶起,笑道:“云孙,自汝去后,吾这把老骨头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原来文天祥赴赣州后,休整武备,收聚文武幕僚,安抚苗蛮,深得一郡军民之心。便在此时,忽闻家中祖母刘氏病重,便只得告假回乡探望,州中之事暂由通判陈继周,都统制尹玉代管,好在此二人均为一时豪杰,德才兼备,天祥虽以大事付之,却也安心。
当年文天祥祖父文时用元配邹氏,并生下天祥之父文仪,后来病故,时用便续弦刘氏,又因其兄时习无嗣,遂以文仪继之。是以天祥共有三位祖母,亲祖母邹氏与伯祖母梁氏均已辞世多年,只剩继祖母刘氏,当年文仪在时,便奉之至孝,全不因非己生母而有半分忤逆,是以天祥从小就与刘氏亲近有加,长成后更是孝顺。
及至刘氏患病,天祥心急如焚,忙告假回乡,幸而其母曾氏与妻欧阳氏俱贤,早晚侍奉,左右不离,那刘氏的病也是一天天好转起来。待到祖母无甚大碍,天祥原本欲回赣州,却得知恩师已辞官返乡,心中不由思念,便趁此机会前来探望。
二人叙谈一阵,万里笑曰:“云孙,可知此亭匾中何意?”
天祥沉思片刻道:“老师自幼得林夔孙师尊传授,继承朱子正朔之学,钻研数十载,学问早已圆通大成,又入世为官多年,学以致用,识遍天下忠奸善恶,方达今日之境,至此,理、气、心、欲、意早为一体,融通自然,心中无念无求,是为止水。”
万里点点头道:“云孙,汝说的不错,从治学穷理看来,老夫已得其中之妙,按说现下便应修身养性,以达心神合一,奈何这几年来,吾却时常魂不守舍,心中牵挂犹甚,汝可知是为何?”
天祥拱手道:“愿闻恩师赐教。”
万里道:“若以一人之身来说,老夫早已心理顺畅,无牵无挂,然世间岂只一国一人?”说罢立起身来,走至池边,又道:“汝看那盛夏之时,百花绽放,草木丰茂,便是深得自然之露滋,也可说是顺势而生,顺理而发,及至秋冬,北风急劲来袭,寒水成冰,花木自然摧折,不论再如何灌水施肥,终是无益。”
文天祥听着听着,不禁若有所思。
万里又道:“此时此刻,唯有松柏根木坚韧,虽临酷寒,亦可茁壮而生,青茂如昔,便是四野素裹,百花枯尽,亦能为天地间留有一色,直待到来年春暖,万物滋生。”
天祥忽道:“学生已知老师之意,人生在世,当如松柏一般,纵便天地肃杀,万物皆没,也当为世间留存一色。”
江万里正色道:“不错,天地既生万物,绝无压抑之理,世间由气而生,万物皆有,那松柏最可贵处便是遇强不退,知难却进,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以万般草木凋零,独其勃勃盎然。人若得此气魄,便是生在季世,九州暗淡,豺狼遍野,直至形消骨散亦无可惧。”
天祥眼眶不由湿润:“今日多蒙恩师提点,学生必终身不忘。”
万里点点头道:“云孙,吾这“止水”另有一意,便是须止住鞑虏祸水,延我华夏一脉,只要汝心志不灭,努力所为,以正气相辅,他日必有所成。除了学问外,为师无甚相送,今日却与汝引荐一人,将来定有所用。”说罢便命家人去唤高潭。
当日在临安南郊驿道旁,天祥便与高潭见过,去岁在潭州时又素有往来,因此深知此人追随老师数载,忠心耿耿,早胜过主仆之谊,实似家人父子一般。
想到此节,天祥便道:“使不得,高潭跟随恩师已久,平日里服侍起居饮食,早晚不离左右,学生怎可将此人取走。”
万里道:“高潭不止忠勇,更是名门之后,乃本朝渤海高郡王嫡孙,本事十分了得,让他整日里侍候吾这糟老头子,却不是屈才?现下北虏虎视眈眈,不日便会南下,汝将来少不得要奔赴疆场,为国效命,到时若带着高潭,自会有大用处,又不荒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