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团馨桑�荒芊梢膊荒芘艿木偷酵�锢窗伞!闭饧�麓��螅�嗣侵�郎烫朗且桓鲂牡卮壬频娜耍�贾孕挠祷に��罄窗镏��品�耐醭���⑵鹕坛��ā#俊 �
人是群居性动物,又是一种会思考、有个性的动物,因而在群居的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之间,或者这群人与那群人之间,总免不了要相互发生各式各样的摩擦和碰撞。有些时候,人们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具有是非曲直、真假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而在另一些时候,那些摩擦和碰撞并不存在是非曲直真假善恶的问题,不过是碰撞的双方具有不同的观察视角、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准则而已。对于第一种摩擦和碰撞,我们“寸步不让”,一定要“讨个说法”,是应该的;而对于第二种摩擦和碰撞,似乎没有什么“说法”可“讨”,即便“寸步不让”地一争到底,也实在争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而且也找不到哪个人,能够站在“纯中立”的立场上来做裁判。?
庄子在《齐物论》里说,甲乙两人发生了争执,谁来裁定其中的是非曲直呢?让甲来作裁定显然不合适,因为他是参与争执的一方。同样理由,乙也不能作裁定。那么,就请甲乙之外的丙来作裁定吧!然而,丙究竟是赞同甲还是赞同乙?如果丙赞同甲或乙,他就成了参与争执的一方,怎么能作裁定呢?如果丙既赞同甲也赞同乙,他根本就无法作出裁定;如果丙既不赞同甲也不赞同乙,那么,他就彻底失去了裁定的资格。?
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人际之间的宽容了。?
仔细想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摩擦,都属于这种“无是非”型的事件。比如一个人说“老李是小李的爸爸”,另一个人说“小李是老李的儿子”,两个人互不相让,便争论了起来。周围的人们相继加入,分成“爸爸党”和“儿子党”两大派,继续争论,直到最后双方拳脚相加,以一派倒地不起、一派鼻青脸肿而告结束。?
如果此前有一方觉得这种争论意义不大而宽容地认输,退出争论,怎么会有上面那种结局呢??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22节:善良但不懦弱(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过分苛求别人的完美是不应该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宽容别人的缺点,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位参加美国公共关系卡耐基训练班的学员,把宽容的原理运用到自己的家庭,使得家庭关系十分融洽。一天,他妻子要他讲出6条缺点,以便她改进而成为更好的妻子。这位学员说:“让我想一想,明天早晨再告诉你。”第二天一大早,学员来到鲜花店,请花店给妻子送6朵玫瑰,并附上一个纸条:“我实在想不出你需要改变的6个缺点,我就爱你现在这个样子。”当这位学员晚上回到家时,妻子站在门口迎接他,她感动地几乎要落泪。由此,他认识到了宽容的力量。?
宽容别人的错误,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国际旅馆业大王希尔顿对犯错误的部下总是习惯地说:“别难过,这点小错误算得了什么!我在年轻时犯过比这更大的错误。我认为,有错误就表示一种进步,表示你正在努力地工作,只有什么事都不做的人才能完全避免错误。”?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每个人自己身上都有缺点和错误;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所谓“缺点和错误”,只是某些人从某种角度看起来是缺点和错误,如果换一些人或者换一个角度来看,不一定算是缺点和错误,甚至还是优点和正确呢。像林妹妹“弱不禁风”,是缺点,还是优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代学者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而又各有各的独特性情,即使是在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由于生活道路不同,思想水平、文化修养的不同,他们的爱好、习惯、兴趣、以至性格、气质等等,也有差异。善于思考者,往往不善辞令;心地善良者,但可能有些虚荣。所以鲁迅说,倘要完人,世界配活的人就怕有限。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抱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态度,就无法找到中意的朋友。?
倘若不能宽容他人的弱点和缺点,那么他人也将难以容忍你的不宽容,最终导致朋友关系恶化破裂,这样,你的朋友就有可能成为你的敌人。这岂不等于在你成功的路上放了一块绊脚石?聪明人决不会这么干。?
因善良而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