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至耸肺耷袄�睦┱拧�
阿玛蒂亚森认为,今天的经济困局并不需要某种“新资本主义”,而是需要我们以开放性思维来理解有关市场经济能力范围及其局限性的旧观念。我们首先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同体制是如何运作的,同时还要了解各种组织……从市场到国家机构,如何能够齐心协力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经济世界。
2009年1月,在巴黎举行的“新世界、新资本主义”研讨会上,以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为首的人士展开了激烈讨论,而“新、老资本主义”概念的提出,在其中发挥了催化的作用。
阿玛蒂亚森相信,这场危机无论今天看起来有多么难以战胜,也终有一天会成为过去,但有关未来经济体系的问题将继续存在。
帝国的衰落 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在奥巴马的眼里,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目前奥巴马关于中国的只言片语,奥巴马似乎对中国没有太多的认识,更多的时候强硬多于妥协。奥巴马需要应付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们没有必要美化奥巴马对中国的了解,或许对于奥巴马来说,中国只是一个人口众多、普通的国家。
2008年竞选总统期间,奥巴马阐述其“重塑美国领导力”政策时谈到:在诸如气候变化等涉及共同利益的问题上与中国合作,同时鼓励中国转变成更为开放和自由的社会、改革其贸易政策。这句话的潜台词似乎是:中国社会需要更加开放和自由,贸易政策需要改革。
奥巴马也曾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微词:中国必须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并减少能源密集型生产,推动国内消费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而在他的《无畏的希望》一书里,偶尔谈及中国是出现在这样的语境下:如果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我们消耗着世界上25%的矿物燃料,而且自己都不能提高哪怕一点点燃料利用率标准来减少我们对沙特油田的依赖,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那么我们将很难说服中国不从像伊朗或苏丹这样的石油供应国那里购买石油……也不能指望与这些国家进行更多的合作,解决那些已经蔓延到我们国土上的环境问题。
2006年1月,奥巴马出任参议员第二天,便与共和党参议员科尔曼组建了一个“参议院美中工作小组”,打算通过全面美中接触和对话发展两国关系。尽管小组成立后不久,奥巴马便投入竞选总统的准备工作,但这一举措说明他对中美关系的重视。
对于台海问题,奥巴马的态度让人放心一点。奥巴马曾撰文说,“我们支持中国内地与台湾之间关系的改善。在双方善意的努力之下,两岸关系迎来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好时机。”这与中国的立场比较接近。
在奥巴马的周围,有一群比较了解中国的人。副总统拜登曾经亲自拜见*。能源部长朱棣文,是华裔诺贝尔奖得主。内阁幕僚长卢沛宁是华裔。商务部长骆家辉,不但是第一任华裔州长,更是在贸易问题上为中国辩护的说客。而把亚洲作为首访对象的国务卿希拉里曾经撰文表示,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关系。
但这一切并不能掩饰奥巴马与中国,或者说美国与中国,如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所说“令人悲哀的深刻鸿沟”。美国人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看待中国的成就,毕竟中国的崛起也是近年来的事情。
奥巴马难以阻止的是,帝国的衰落带来的深沉的失落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按现行汇率折算的GDP统计数字,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增加了它在全球产出中所占的比例,并在2000年达到顶峰,然后,在布什政府执政的8年期间开始稳步衰退,在21世纪头10年结束时,美国的相对实力最终将下降近1/4。与此同时,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时间向其表示祝贺,随后奥巴马与9个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通电话表示致谢,唯独“漏”了中国。这种微妙也是中美关系的体现,中美并不在一个阵营,而且美国内心还抗拒与中国平起平坐。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2009年1…2月号发表文章,题目就是“帝国的衰落”。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重大的相对衰退通常都伴随着极度危险的国际环境。因此,美国的衰退不仅需要经济的考量,更要注意秩序重构带来的冲击。
综观历史,一个帝国的衰落,大都和一场惨烈的战争有关。世界秩序的重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