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页)
以后,罗马进入了军人执掌政权的时代,并通过两次“三头执政”后,屋
大维自命为“奥古斯都”,成为罗马的独裁者,从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可用来表示罗马统治下的所有土地。
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罗马疆域的全盛期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此时控制着大约59
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此刻罗马帝国在奥古斯都的统治下已经不在满足于单单的称霸于地中海地区了,他们已经将触手伸向了亚洲版图。在汉鼎帝十
五年六月。罗马大帝奥古斯都派出了一支二十万人的大军团出征前匈奴领地,从而直接威胁到了大汉的安危。经过锦衣卫的调查得
知此次罗马远征军主要是由步兵组成。
为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关于罗马军队的详情,刘瑞派出了冉轻风亲自前往。随后在短短半月之内,冉轻风就将一分详细的调查密
报交到了刘瑞的手中。刘瑞一看冉轻风的这份密道帝的确详细,里面包括了罗马军队的编制,武器等一切的资料,刘瑞深知大汉和
罗马之间的一仗看来已经避无可避了。抱着知己知鄙的战略方针,刘瑞开始仔细的研究起罗马的军队。
当时在罗马17岁到46岁的公民全都有义务应征入伍,并按照年龄和所持财产多少被分为4个兵种。首先,年少者和无力自
备重装步兵所需装备者充当被称为“维利特斯”的轻步兵。他们不着甲胄,仅靠头盔和直径约1米的小圆盾护身,以数枝轻投枪和
剑为进攻武器。轻步兵在实战时一般展开于战线的最前方,充分发挥其机动力进行散兵战。拥有一定财产的青年充当“哈斯
塔提”、壮年则被称为“布灵吉佩斯”,这两者构成重装步兵的主力。他们的装备完全相同,都披挂全副盔甲、手持著名的大型四
角方盾“斯邱托姆”,武器为宽剑身的双刃短剑“格拉蒂斯”和两枝投枪——大型重投枪“皮鲁姆”和小型的轻投枪“皮拉”。这
些投枪的构造独特,一旦刺中目标枪头就会折断,以防被敌方反掷回来,除用于投掷外,它们也能充当普通长枪使用。最年长者以
及军旅经验丰富者则属于“托力阿里”,他们的装具与哈斯塔提和布灵吉佩斯相当,但不装备投枪而改为手持一枝被称为“哈斯塔”
的长枪。
此外,47至60岁的高龄市民,虽不必服野战军的兵役,但有义务随时应召参加罗马城的守备部队,除了上述的步兵(米
利特斯)外,富裕的市民往往以骑兵或是骑士身份(埃克提斯)出战。但当时罗马人的骑术实在称不上高明(他们甚至连脚蹬都没有)
,因此骑兵一般不用于集群突击,而主要用于侦察和牵制敌人。骑兵和重装步兵一样披挂全副盔甲,武器为盾与骑枪以及比步兵用的
稍长一些的双刃剑“斯帕达”。这些装备,都是罗马从不断扩张中接触到的埃托利亚、萨姆尼特、凯尔特、伊比利亚等诸多民族的军
事文明中吸收而来的精华。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多兵种混成战斗单位,被称为军团(legion)。一个军团由10个营(科霍尔
斯)组成,每个营由3个连(玛尼布尔斯)构成。这3个连中哈斯塔提、布灵吉佩斯和托力阿里各占一个。每个连包括有两个6至80人的排(肯托利亚)。其中,营只是管理、编制上的单位,实战中的战术单位是各兵种的连队。因此,这一时期的罗马军战术,有时
被称为“玛尼布尔斯战术”。军团中的重装步兵数最多时可达近5000人,但一般情况下多为4000余人。除重装步兵外,轻步兵和骑兵同样被列入军团的正式编制。轻步兵与重装步兵一样以连为单位编制,军团骑兵则由各包含32人的10支骑兵队(图尔玛)组成,共计约300人。到公元前3世纪为止,罗马还时常动员支配下的同盟诸国的市民按照罗马式的编制与操典组队参战。依照惯例,在野战军中,每个“纯粹的”罗马军团搭配一个同盟国的军团协同作战,罗马军团在战时,由身为最高政务官的2名执政官(consul)和身份仅次于他们的2名法务官(praetor)负责指挥作战。执政官有权指挥由罗马军团和同盟团各2个构成的总人数约为2万人的兵团,法务官则可指挥罗马军团和同盟团各1个构成的万人兵团。尽管常备部队仅为2名执政官麾下的共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