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去那边住着,和你做个伴儿,你有什么事儿要做,就只管和她们说,咱们是一家人,你可别什么都闷在心里,将自己闷出病来了,到时候就得喝苦药汁子了。”
杨怀瑾赶忙摆手:“大姐姐,不用了,我也不是一个人呆着,家里有丫鬟婆子,这两天,我都是让丫鬟们睡在我床边的呢。”
“丫鬟婆子能和你二姐姐她们比吗?”杨怀素人很温和,但却是个有主意的:“前两天我和你大伯娘也是这么商量的,打算让人陪你住段时间,只是想着舅老爷和姑太太这两天就要过来了,到时候不太方便,才没有提起这件事情。回头等你这边事情了结了,我就和你二姐姐她们商量个日子。”
杨怀瑾还想反驳,杨怀素却只当她不懂事儿,笑着说道:“你年纪还小,这些事情就不用多想了,若是有空,你多抄写几卷佛经,回头供到法华寺去。还有,你虽不用上学了,功课却不能耽误,你二姐姐她们住过去,也正好给你讲解功课。”
杨家不知道第几代的祖宗,是行商发家的。慢慢的做大,随后到了小怀瑾太高祖那一代,太高祖是个为人果断的,想要为自家改换门庭,当即就放弃了大把的财富,用一半的产业,将杨家的商籍换成了良籍。开办族学,不管男女,都请了先生精心教导。男儿读书为科举,女孩子读书为联姻。
然后到了第三代,也就是小怀瑾的祖父一辈儿,二房的长子终于出仕,打点人脉后上京为官。自此,杨家才算是彻底完成了转换,从商人变成了官宦之家。
自此,杨家越发的看重族学。小怀瑾从六岁开始,就入了族学,别看女孩子不用科举什么的,那学的东西也不少。从琴棋书画到布料香料,再到食膳饮茶,样样精细。
杨怀瑾在心里回想了一遍,忍不住叹了一口气,难怪杨家敢自称是世家大族呢,只这培养出来的女孩子,别说是寻常官宦人家的主母了,怕是连王妃侯夫人都能胜任,难怪杨元正的亲妹妹能嫁到京城赵家。
杨家人多,前前后后总共占了三条巷子,长房和三房距离也不算远,说话间就到了族长家。族长和族长夫人亲自迎了出来,崔博然领着崔瀚上前见礼,族长夫人则是过来接了杨怀瑾下车,笑着给崔博然行礼:“崔大人崔公子也不是外人,就不要太多礼了,快些进去吧,你们男人前面说话,我带了怀瑾到后面。”
崔博然忙应道:“有劳大太太照顾怀瑾了。”
“崔大人客气了,怀瑾也叫我一声伯娘,我自会照顾好她的。”族长夫人笑了一下,行了礼,这才带了杨怀瑾往里走。进去才知道,原来族长是请了不少人,不光是长房的,连二房三房的也都过来了。光是太太少奶奶加起来就有二十多个,再加上一群姑娘们,一个院子都快装不下了。
杨怀瑾瞬间就觉得有点儿头晕,有人上前来拉了她的手笑道:“怀瑾,快来这边,我特意在这边放了荷花,你闻闻,是不是很香?你平日里不是很喜欢吃莲子的吗?来,我给你剥。”
“五姐姐。”杨怀瑾迟疑了一下才喊道,五姐姐笑嘻嘻的捏了捏她鼻子:“几日不见,你是不是都快认不出我来了?走吧,咱们到旁边去坐着。”
不远处传来哭声,杨怀素看了一眼,叹气:“这个十三妹,又欺负十五妹了!”说着,转头交代五姑娘杨怀心:“你照看好十二妹,我过去瞧瞧。”
杨怀心忙点头:“大姐姐你放心吧,我定是会照顾好十三妹的。”
杨家不管嫡庶,都是一起排行的。杨怀瑾这一辈儿的,光是男孩子有就有二十八个,女孩子共有十八个。杨怀瑾暗地里咂舌,跟着杨怀心到一边坐下。
二姑娘是个有点儿冷淡的人,瞧见杨怀瑾,只亲手倒了杯茶递给她,就继续低头看书了。三姑娘是个爽快的,拉了杨怀瑾说闲话:“我院子里的荷花光打苞不开花,我头天明明瞧见有三个花苞了,想着过两天肯定会开花吧,谁知道等了五六天!到这会儿,还是只有花苞。”
四姑娘是庶女,温温顺顺的坐在二姑娘身边,也并不插话。五姑娘剥了莲子递给杨怀瑾,又笑着回三姑娘的话:“三姐姐,指不定是那荷花瞧着你长的好看,自惭形秽,吓的不敢开花了。”
逗的旁边的六姑娘和七姑娘哈哈大笑,三姑娘也忍不住笑,伸手点了点五姑娘:“就你会说话!”
又转头问杨怀瑾:“大姐姐有没有和你说,我们轮流住过去和你作伴的事情?”
杨怀瑾咽下莲子才说话:“说了,我想着,姐姐们平日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我那边有丫鬟婆子,再者,我胆子也不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