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民富”。苏联的问题正在于,国家巩固强大以后漠视了人民自主发展的愿望,致使人民与国家产生了隔膜、疏离甚至对立。
苏联的经历表明,其解体并非苏联人“忘恩负义”抛弃苏联,而是“国富民穷”、“国强民弱”以及行政命令式体制的国家已经不为人民所珍惜。苏联的悲剧向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执政党敲响警钟,只有时时刻刻珍视和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与利益,国家才能得到人民的珍惜和需要,执政党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并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及其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探索出了一条与苏联及其执政党苏共不同的道路。这主要表现在于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不同,对历史文化传统的认知不同,对中华民族和人民愿望的深切理解和把握上的不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对内是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对外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所认知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是和为贵、和而不同,是讲信修睦、善待邻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共产党对自己民族和人民愿望的深切理解,就是要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21世纪的走向无意挑战现存国际秩序》,郑必坚,《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22日。在处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关系时,中国共产党的做法是坚持“三个代表”,贯彻科学发展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一部分 第37节:国脉(12)
在经济力量有了长足发展之后,中国大地上生长出了国家精神和公民精神,在明确了国家追求框架下,国家开始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中国从1978年实施的改革开放,也正是从各个方面为这个国家的人民创造个性发展空间和机会。
尽管中国政府及执政党在处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关系时有着良好的愿望和实绩,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还不得不面临着某些程度上的“国富民穷”、“国强民弱”、“官强民弱”、“繁荣且不富裕”等这些不协调和不平衡的问题。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韩国,在接见中国驻韩使馆和中资机构的工作人员时说,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单看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高速经济增长,是一时的,而人的智慧、创造力、聪明是长久的”。“国家的责任在于创造一个良好、自由、公平、创新的环境,让人民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一代一代发展下去,这才是国家最大的希望。”《国家的责任和希望在哪里?》,赵健雄,《南方周末》,2007年4月19日。
中国的崛起和复兴、国家的光荣与梦想不是某个阶层的事情,这既需要政治精英的创新气魄,也需要经济精英的榜样力量,还需要各种“草根阶层”的共同努力。只有全民族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这场伟大的崛起、复兴运动中,才是真正的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才能让国家和人民的光荣与梦想得到共同绽放。
人民的梦想与价值追求
作为一种社会无意识的思想力量或者说象征资源,国家荣光与梦想的召唤最终不仅要通过个人的冲动与向往才能实现,而且也是个人梦想最为根本的落脚点和支撑点。在那些国家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的光亮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成长历程,也可以看到每个公民的自由和创造的冲动。在每一个光荣时刻到来的时候,都能洞见作为一个国家公民、一个民族子孙的冲动与荣耀。
中国的国家光荣与梦想寄托着每个中国人个体的梦想,中国梦是由无数的个人梦想组成,同时也在构造着无数的个人梦想。
人民的个人梦想总是和国家的大梦想紧密相连,人生的梦想也是要和国家的梦想具有一致性也才最好。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民的个人梦想总是和国家的现代化梦想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个人梦想里面带着浓重的“国家主义”倾向,让人们觉得只有对国家有贡献才会有个人梦想的实现,只有诸如发明创造、建设家园等才被认为是“成功”,纯粹私人的梦想被认为是“痞子生活”或者“道德堕落”。那时个人的梦想总是期待着国家的承认。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的价值认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庞大的市场与灵活多样、不断变革的管理模式,生机勃勃的消费潜能与有条不紊的政治调控,让个人的成功之梦逐渐从国家的规范当中走了出来。那些所谓“玩物丧志”的事情,也有可能成为个人梦想成功实现的标志,而那些与国家梦想一致的选择,也因为被涂上个人梦想成真的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