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用口头,二不用文字,用事实来答复。”彭也表示满意了。
。。
高举抗日救亡旗帜
蒋经国具有鼓动甚至煽动群众的本事,能在群众聚会场合煽动得大批群众热血沸腾,情绪高涨,慷慨激昂。
有一天夜里,赣南童子军营火大会在赣州大操场举行,他站在讲台上率领数千名群众高呼口号:“中国万岁!打倒日本鬼子!”
群众情绪起来了,小蒋乘热打铁问:“我们应该怎么对付叛徒卖国贼汪精卫?”(汪精卫已在1939年叛逃,依附日本人。)
群众高声喊叫:“烧死他!烧死他!”
小蒋大手一挥支持群众意见:“好,我们就这么办!”
汪精卫的丑恶画像被推到操场上,点上火。小蒋敲起大锣,群众高呼:“杀!杀!杀!”同时,数千名年轻人赤膊上阵,在三座营火火光闪烁中,舞出一条长长的火龙。
小蒋由讲台跳下,跟着火龙尾巴舞动起来,他沙哑的呼喊已被群众的喝彩声所淹没。
1939年,日机常来赣州轰炸,赣县和专署都组织有防空救护队,小蒋亲自参加,以为表率。
有一次寇机投弹,城内两处着火,造成死伤。赣县县长吴剑真在一处抢救,小蒋在另一处抢救。一老妇被炸死,尸体暂置于街旁。解除警报后,市民来观看的很多。
粤赣闽边区绥靖司令部的某副官处长路过赣州,也赶到被炸地点观看,身边跟着一个卫士。小蒋正帮着挑水,清理现场,看到那个军官站在尸体旁当看客,即不客气地走向前对军官说:“喂,请帮忙把尸体抬进屋里去,以备收敛。”
那军官不认识蒋专员,又见他灰头土脸、大汗淋漓的样子,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救护队员,竟敢对他来指手划脚,便反唇相讥说:“要我抬,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小蒋不高兴了,讥讽挖苦地说:“难道你没有一点同仇敌忾的心吗?你是来救灾还是来看险的?你要知道你是一个军官,还是一个‘将’字号军官(带有领章)。”
那“将”字号军官骂一声:“你胡说!”
小蒋也不跟他废话,即扯住他衣服,强令他抬担架:“少废话,给我抬担架去!”
那军官的勤务兵拔枪拦住,小蒋的卫士一齐上前声斥:“大胆!不得在蒋专员面前无礼!”把那个勤务兵的手枪夺下,“跪下!”小蒋责令罚跪那个军官和他的卫士。
“将”字号军官碰到了“蒋太子”,再也硬不起来,自认倒霉,只好当街跪下,任人唾骂,丢尽了脸面。
小蒋不依不饶,硬是要那军官和卫士把尸体抬进屋里去。而后他又把那个军官带到专署,在孙总理像前悔过后,才还枪释放。把那“将”字号军官恶治得灰溜溜,夹起尾巴赶紧溜。
这故事一经报刊渲染,家喻户晓,起到了人人参加抗日救亡的鼓动作用。
改革兵役制度
国民党的兵役制度很糟糕,到处抓壮丁,弄根绳子捆一串送去兵营。小蒋看不惯,要改革兵役制度,这是蒋经国为直接增加抗战力量所采取的重要措施。1939年8月,蒋经国在南康县召开的全区兵役行政会议上,提出今后“将用最大的努力消灭兵役中的不良现象”。随即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改革:
1。精神动员。从1939年冬季起,每值征兵之际,各县政府大量印发政府兵役法令,日本侵略者侵华暴行,前方将士英勇抗战的动人事迹等宣传材料,广为散发。文化教育界、各中、小学,把抗日将士们的英雄模范事迹编写成歌谣、戏剧进行颂扬。邀请抗敌英雄人物做报告。大量书写诸如“国是我们的巢,家好比是蛋,巢破了,蛋也就一定要打破的,国亡了,家也就保不住了,所以要请各位救家先要救国”;“嫁郎要嫁当兵郎,打胜归来升官长,一来尔是救了国,二来我有太太当”的标语。破除“好男不当兵”的旧观念,以“保家先保国”、“当兵升官发财”来诱惑青年,激发民众抗敌意识,形成“当兵无尚光荣”的气氛,号召民众踊跃应征。
2。优待应征入伍之壮丁。在进行广泛兵役宣传基础上,各县政府军事科把应征壮丁名额分配到各乡(镇)。各乡(镇)按照配额的多少,召集全乡镇各保调检合格之及令壮丁,依照三平原则(平等、平允、平均)进行抽签,不论家庭贫富,一概参加。中签者由几个人具保,在接兵部队到县以后,即由乡镇护送到县。再由县检查委员会检验是否合法和身体情况,合格者交新兵征集所,又称新兵招待所。招待所内新征壮丁不但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