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须说道:“行了,别说你妹妹了,今天发生的事就不要告诉侯爷和蟜了,免得担心。”
“是,娘我只是气这个笨丫头。”
“好了,你也回去告诉你媳妇没事,让她别担忧了,明天你们还要去那边。”
“那娘也放心吧!须先回去了。”
馆陶公主摆摆手让他走,等陈须一走,她挥手示意我坐她那里去。
“长大了,我还说你懂事了,看你今天,唉!”
“娘我真的知道错了,不会有下一次了。”
“希望如此,明天也不要跟着我进宫了在家好好修养,我也会找个机会和你舅舅说你在家学吧!”
“娘?”那个怪老头到底说了什么?我一直想要馆陶公主答应的事今天终于成了。
“你回去好好休息吧!”
“嗯!”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须带着四大饼,糖果,这些必须的,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也可以根据家里的情况送上年礼,这个是女婿给丈母娘的,专门的孝敬。
正月初二全家都出去了,就只剩我在家了,现在丫鬟们绝对的不让我一个人独处。也不知道馆陶公主和宫里那些人说什么,对于我没有进宫都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话传给我。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还有一种传送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这一天还要将芝麻秸一并焚化,因为今天也意味着年马上要过完了。
正月初四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格式:“年月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四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然后开始 “送年”。一般晚上举行送年仪式,是送诸神和祖先回天。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这一天还要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向财神表示欢迎。同时也是送穷,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
初六并没有什么特别,就是走亲访友。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娲初创世,传说女娲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而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在哪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顺星又名祭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正月十二搭灯棚: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然后就跟着过元宵节,可却没想到这一天刘彻却出宫来找我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