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3/4 页)
上骡车运回中华城旁边的造纸作坊。
将大麻运到作坊后,华曦立即让人将大麻茎杆上的叶子和叶梢全部去掉,然后用藤条重新捆绑扎实后,吊入水中,藤条的另一头则捆绑在白龙江那边的树木上,不至于让大麻随江水溜走或是沉下去。
“族长,这是干什么?”一个族人不懂,疑惑道。
本来华曦想告诉他这是将大麻里不是纤维的杂志去除掉,只留下大麻纤维的过程,但是转念一想,似乎有点复杂了便笑道:“我这是将大麻泡软一点,去掉杂质这些多余的东西。”
“噢!”族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没有再追问,只不过眼睛的专注神情更加严肃。
华曦之所以不将大麻放到作坊里的水池里,是因为目前水池里也堆满了木头、竹条等材料在浸泡着。
为了加快速度,华曦在浸泡大麻茎杆的同时,也带领族人在作坊旁开挖了一个新的大池,专门用来处理大麻的。一天后,大池挖掘完成,华曦便将大麻从白龙江中提出来,放到新池子里,并像造纸一样,加入大量的石灰,用以加速腐蚀剥离的速度。
趁着浸泡大麻的几天时间,华曦决定做一部简单的纺车先,要不待大麻的纤维剥离出来后,都无用武之地了。
纺车无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都和其他工具一样,有其核心部件。华曦先让木匠做了两个木轮,在木轮的轮子中间挖开木碎,看起来就像是电影的卷带轮子一样,方便缠绕纤维丝或者蚕丝。此外还有一条细小的坚韧藤条作为轮子滚动的轮带。还有一个轮子则比第一个轮子要小上七八厘米的半径,这个轮子是作为手摇把的动力转接器。此外,再做了一个木制的支架、青铜轴承和手把,然后在两天的拆拆装装,反复拆装下,一台简易的纺车算是大功告成。
如果是八十后之前的人,大部分人在小时候都经常看见母亲用缝纫机或者是织布机,纺车虽然与这类工具相差甚远,但一些动力的基本原理大致还是一样的。
过了大约五六天的时间,华曦看到水池内的大麻纤维被剥离得比较彻底,便吩咐族人将这些纤维用木耙捞了起来,然后再次捆绑起来放到河水中冲刷一下。不过,在族人将这些大麻纤维拿回来后给华曦一看,他立即就发现这些纤维与自己所想的有一些出入。抓了一把在手里查看的时候,发现纤维粘糊糊的,这样子上了纺车也做不了什么事。
百思不得其解的华曦,忽然看见作坊内几个族人将那些浸泡好的竹木纤维,放进一个大锅里煮,且时不时加入一定分量的石灰。看到这里,华曦恍然大悟,看来族人的造纸的经验已经超出了自己不少了。
照版煮碗,华曦也将大麻纤维像造纸一样,放入大锅里进行水煮纤维,并加入适量石灰进行搅拌。在众目睽睽之下,颇有点紧张的华曦在冲刷漂白好后,抽离水中一看。
“哈哈,成功了!成功了——”华曦此刻就像是个小孩子一样,手里挥舞着纤维不停跳着不自主的舞步,欢乐地对着白龙江的江面喊道。
随后,在华曦的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下,麻村的族人基本掌握了如何剥离出纤维和杂志的方法。一捆捆的大麻纤维被存在作坊的仓库里,华曦打算以后在这里再造一个仓库,用来专门存放大麻纤维成品。待纤维囤积到一定程度,再分批运往中华城。如此一来,中华城内就必须新开一个纺织作坊,用来纺织出布匹绸缎。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是测试一下纺车是否能够运作起来。华曦先将一条明显蓬松,纤维肉眼可见的大麻纤维成品放在纺车的大木轮旁。用手轻轻地冲大麻中抽出一根纤维网木轮上绕上几圈,然后再往小木轮这边拉过来并绕上。
华曦轻轻地呼吸了一口,右手用力摇动起手把,左手则捏住纤维的一头。
吱呀——咝咝————
纺车的两个木轮在外力作用下,慢慢转动起来,不是发出一些尖锐刺耳的木声和纤维抽离出来的响声。看着那条坚韧的纤维在自己左手中不断被拉长,华曦的心脏也扑通扑通直跳。最后,当纺车停止的时候,一条长达二三十米的白色纤维被拉出来。
在华曦的激动声中,第一台纺车宣布制作成功。华曦立即命木匠按照第一台统一规格,仿制出更多的纺车。这一批的纺车被华曦以1:2的比例增大了一倍来设计。另外增加了一个捻线的小夹板,这样一来,一台纺车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一次出来二三十根纤维,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有了纺车,距离布匹的诞生近了一半路程,还有剩下的路程那就是研发织布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