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能勉强,与凌云告别后,回到青年谷,将师父留下的书籍统统扫描到电脑里。
第四节 驯养野猪
收获的季节到了。
董延生欣喜的告诉李刚:今年各种作物长势很好,苞米亩产有望“过长江”,一百多亩地打七八万斤粮食是稳拿。就是今年的野猪下山糟蹋庄稼的现象很普遍,也没有对付它们的好办法,肯定会影响粮食产量。由于治山队的地相对比较偏僻,受猪害更大。
李刚跟董延生到地里看了看,一尺来长的苞米棒子被野猪啃得满地都是,受害面积有十多亩地。
回到治山队,李刚跟董延生说:
“马上修猪圈,猪圈墙要结实高大,不留圈门,只留喂猪的小洞。我们活捉一些野猪试着养起来,卖到大城市肯定受欢迎,我们自己也随时可以吃到新鲜肉。”
李刚带领金屏银屏连夜采了石料,运到治山队,天一亮就开始砌猪圈。两天工夫,二十间猪圈砌好了,每间猪圈可养十头野猪。野猪排泄的粪尿,由暗沟冲到一个大粪池子里做菌肥用。
回到青年谷,李刚把大家分了组,李刚和杨柳一组,金屏和杜丽萍一组,银屏和李凤一组,分别带了绳子扁担,到野猪出没频繁的庄稼地里,见到野猪便冲过去,将野猪击昏,再用绳子捆上,挑回治山队,解开绳子扔到猪圈里。几天下来,捉了三十多头。
李刚见效率不高,便唤来金雕和“小花”,主动搜索野猪群,不管大小进行围歼,用汽车拉回治山队,扔进猪圈养着。不到一个星期,猪圈里已经有二百多头大小野猪。
野猪的食量没有家猪大,也不挑食,青草树叶粮食什么都吃,就是野性大,开始时老想往外跳,好在猪圈墙砌得高,跳不出来。后来也就适应了新环境,好好吃食了,但互相间难免经常撕咬。
李刚和董延生又盖了三间瓦房做饲养点,知青点的“耗子”张浩、“地主”刘建新、女生杨黎明主动要求来饲养点,李刚觉得他们服用过“固本培元丹”,力气超过一般人很多,能够对付这些野性十足的家伙,便同意他们来治山队饲养点。
这么多野猪,饲料成了问题,李刚到县粮库高书记那里,买了几车稻糠和碎杂粮,拉回来做饲料。还粉碎了些青草和苞米秸做青储饲料,收了庄稼,打出来的稻糠和豆饼等够野猪吃一阵子的。
秋收以后,治山队打下的粮食有七万多斤;青年谷的水稻有三万多斤。拉到县粮库先加工了两万斤水稻,得到一万五千斤大米,五千斤稻糠;大豆加工后,得到五百多斤豆油,四千斤豆饼。李刚给知青们送去一千五百斤大米,五百斤白面,一百斤豆油,改善知青点的伙食。
“地主”刘建新反映说,养猪场一切都顺利,就是公野猪的野性太大了,互相咬架不说,还霸占食物,其它野猪经常饿肚子。李刚过去把几只最强壮的公母野猪挑出来单独饲养,留作种猪。除了留下十多只大野猪供自己吃肉,其它五十多头大的野猪都杀了,卖了一万五千多元,全部留在治山队使用。一百五十多头小野猪请来兽医阉掉,继续养着。还买来几只母家猪与公野猪配种,生下的小杂交野猪野性小,好养些。以后逐渐增加到三百头的存栏数,收入可以达到九万元以上。除了给小队的上缴费用,可以考虑给大队一些钱,争取大队的支持,扩大开荒面积,打更多的粮食做饲料,增加牲畜饲养数量。一亩地产的粮食不过值四五十块钱,如果用这些粮食养一头野猪,可以得到二百斤肉,能卖三百块钱,增加六倍的收入,是一条可行的富业路子。
本来李刚想捉些狍子养起来,但狍子野性太大,都撞死了。只好剥了皮,把肉冻起来,留着慢慢吃。倒是野鸡好养些,修了鸡窝,用大网子围起来养着,逐渐野性大减,适应了人工环境。
生产队由于增加了两吨尿素,今年的产量也增加了,每人口粮增加到四百四十斤。今年缺粮户也减少到八户,大概有三四千斤苞米就够补贴了。
年底时,十一个治山队员,共交给生产队五千五百元,都从治山队储备里拿。这笔钱,对于生产队来说是不小的收入,使队里平均每个劳动力多收入六十多元。
李刚在电脑精灵的指导下,制作了一些有机菌肥菌种,用空酒瓶装起来,准备制一批菌肥明年种地时试用;又用能量球处理了一批水稻和苞米种子,也要明年试种。
董延生和“地主”刘建新将牲畜粪便和作物秸杆混合堆起来用黄泥封好,盖上塑料布,李刚发出能量给混合物加热灭菌,再接种菌肥菌种,在自然条件下就可以得到有机菌肥。有机菌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