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4/4 页)
就可以打通所有的环节,不受任何的节制,随时随地可以带兵出战。
这就意味着,王渊掌握着在宋朝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无上兵权。
这个任命诏书一出,御营统制官苗傅首先表示不服。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中记载道:俄闻渊入右府,傅正彦以为由宦者所荐,愈不平,这个苗傅是谁,怎敢以区区御营统制官的身份来反自己的老大?
翻查档案资料,这个苗傅的父亲是都指挥使苗履,爷爷是河州节度使苗授,难怪《续资治通鉴》中说他是“世将有劳”了,原来是个官三代。
再看看王渊的履历:王渊出身西北军,和张叔夜一样,靠战功一步一步升迁上来的,先后在宣抚都统制刘延庆和北宣抚使范讷统的手下当先锋官,是个平民出身的高级将领。
在《宋史。王渊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康王即皇帝位,渊与杨惟忠韩世忠以河北兵,刘光世以陕西兵,张俊苗傅等以帅府及降群盗兵,皆在行朝,不相统一。始置御营司,以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
也就是说,当高宗皇帝刚刚登位的时候,王渊与杨惟忠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苗傅等人前来投靠。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各不相属。
后来建立御林军的时候,苗傅的属下以降群盗兵为主,而王渊的部下则是以河北军为主;无论是部属的数量还是战斗力,王渊都明显要强于苗傅,所以王渊理所当然地担任起都统制,成为苗傅的老大,也就是御林军的老大。
对于这样的一种结果,身为官三代苗傅当然是相当的失望。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中记载道:扈从统制鼎州团练使苗傅,自负世将有劳,以渊骤得君,颇觖望。
所以,后来由苗傅和刘正彦所指挥的这场政变,它最初的起源其实是由**不服平民子弟管理所引起的。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错花心大大的打赏和独孤飒霜大大的章节赠送。
第二百四十八章:皇帝的“拖”字诀
王渊这次的升职加薪,到底是高宗皇帝自己的意思,还是果真如苗傅所说的,是康履和蓝硅这些内侍太监愚弄高宗的结果?
这个问题,除了高宗皇帝和那些内侍太监外,谁都说不清楚,所以在《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中,也只是说:“傅正彦以为由宦者所荐。”
这里写的很清楚,苗傅和刘正彦两人都“以为”是太监们所推荐的。“以为”这两个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王渊和这些太监们经常有所交易,而作为王渊的部下,肯定耳闻目睹了不少。
所以,当苗傅和刘正彦两人对士兵们言之凿凿的时候,王渊和内侍太监之间的事情,就好比“黄泥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现在的问题是,御林军的统制官苗傅非常希望能打到御林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