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3/4 页)
直是焦头烂额,狼狈窘迫不堪。
一直以来,高宗皇帝都是以太后和其他皇族长辈的自由作为籍口,用所谓的“孝道”来作为讲和的挡箭牌。
但是,当尹焞用更大的孝道来拆穿这个挡箭牌的时候。高宗皇帝所能做的就只有尽量保持沉默,和压制心中的恼怒。
要说到讲道理,又有谁能够说得赢圣人的入室弟子呢?
当然,除了保持沉默外,皇帝和秦桧还可以做另外一件事情:………以最快的速度来罢免掉尹焞。
秦桧满以为,成为独相之后,就能够一手遮天。为所欲为。可如今的现实是,一个小小的礼部就成了他的梦魇,挥不去绕不开。
这让秦桧感到焦虑和无奈。
在懊丧之余,秦桧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在朝中的帮手不多。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
他秦桧堂堂一个独相,在朝廷里居然没有足够的帮手,岂不是笑话。
所以。他得跟蔡京学习,在朝中尽快组织起一个庞大的权力集团。否则的话,像目前这种状况,在高层只有敌人没有帮手,简直是举步为艰。
想做就去做。秦桧很快就拟顶了一份名单,包括了勾龙如渊、施廷臣、莫将、沈该等亲信。提交给高宗皇帝,请求立即安插进各大重要部门。
高宗皇帝同意了,下令特事特办,马上实施。
对于秦桧的意图和暗地里的行动,朝中还是有明白人的。
单打独斗行不通,就想来个组团群殴吗?开玩笑,想都别想。
于是乎,除了秦桧和他那几个亲信外,其他所有的官员都联合起来,集中起全部的力量来对抗秦桧。
这一次由兵部侍郎、权兼吏部尚书张焘带头,集合兵部、吏部、刑部、礼部四部的官员一起给高宗皇帝上书,对秦桧进行弹劾:“新任宰相秦桧不按照干部既有的组织和考勤制度升官,建立私人小集团,他居心叵测破坏制度。如果朝廷硬是要无视执行多年的组织原则,让这些人升官,我们只能立即辞职,以示抗议。”
四部官员的这次行动,把高宗皇帝和秦桧给惊呆了。
是的,皇帝可以随意任免某一部门的长官。可是,对三省六部中的四部官员集体辞职,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够承受得了,因为这意味着国家机关的大半职能会瞬间瘫痪,社会马上进入一个无政府的状态。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在四部负责实务的官员们集体上书之后,负责理论工作的秘书省和翰林院的主要领导们也都一起联名上书,反对秦桧弄权。
胡珵、朱松、张扩、凌景夏、常明、范如圭等理论工作者上书直言,哪怕是前程尽毁,也要拼死弹劾秦桧。
不但如此,范如圭还单独写信给秦桧,说他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
在这封信的结束部分,范如圭径直对秦桧指出:“犯众怒,陷吾君于不义…苟非至愚无知、自暴自弃、天夺其魄、心风发狂者、孰肯为此…必且遗臭万世矣”
这是到目前为止,秦桧受到的最为严厉的一个指责。
现在高宗皇帝和秦桧没错是受到很大的压力,而且这些压力有着越演越烈,无休无止的趋势。换作任何其他的皇帝和宰相,都不可能对官员的行为无动于衷,坚决不予回应。
但是,其他人不会,不代表高宗和秦桧不会。
除了那篇被批驳了多次的“救母论”之外,高宗皇帝和秦桧没有再提出任何的说法,秦桧的主要策略就是保持沉默。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天朝毛太祖的这首《西江月?井冈山》,似乎也颇能描述高宗和秦桧这一对新搭档的处境或心情。
当然,高宗皇帝和秦桧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主要是因为局面还在他们的控制之下,至少没有哪位官员做出非常出格的言论。
能赖就赖。能拖就拖,这就是秦桧为高宗皇帝精心准备的治国方略。
在这个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儒教国度,一旦做君父的开始耍赖了,身为臣子的确实没有太多的办法。
尽管如此,高宗皇帝和秦桧还是低估了南宋人民抗金的意志。
在并不遥远的汉唐时期,汉族还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民族。
“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一句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宣帝的上疏,是何等的豪情壮志,当时汉民族的脊梁,挺得多么的笔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