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页)
情恃以为安业。今盗贼未息,而飞既去,则民不安,农务失时。**速赐选兵前来,免致盗贼滋蔓。
这份奏章的意思是说假如岳家军驻扎在哪里,哪里就能安居乐业,不会受到盗贼的困扰。如今盗贼还没有全部被剿灭,岳飞如果奉诏赴行在,那么百姓会感到不安,百姓整天担忧着会不会被盗贼给害了,哪有心思去务农,失去了务农的最佳时期,今年就别活了……
这个刘大中也是个耿直之人,他把这份奏折也抄写了一遍,派人送给岳飞,恳求岳家军先别忙着离开,等候朝廷的进一步安排。
按理说,刘大中这是坏人前程的恶行,会引起武将的反感;可岳飞居然也接受了刘大中的意见,没有动身去拜见皇帝。
能让刘大中如此着急的自然不是一般的毛贼。
在绍兴三年的年初,李宗亮与张式在筠州纠集了一万多人聚众闹事,对抗官府,烧杀抢掠。
而在虔州和吉州,以彭友李洞天和陈顒罗闲等十大王,“连兵十数万,置寨五百余所”,声势越来越大,给临近的州府带来极大的压力。
到了绍兴三年的三月,虔吉两州的贼军甚至分路侵寇循梅广惠英韶南雄南安建昌汀潮邵武诸郡,纵横来往,凶焰方赫。
等等等等。
刘大中的奏折得到了很多地方大员的附和,他们纷纷上奏朝廷,请求诏令让岳飞前去围捕,专事剿匪。
江西安抚大使李回首先上书奏明彭友等人现如今的形势,想让岳飞专门剿杀诸盗,其他的事叫他别管,只须灭了这伙强盗。
梧州文彦明上奏朝廷说广东盗贼猖獗,希望能派遣岳飞前来剿捕。
湖南宣谕使薛微言江南东西路宣谕使刘大中以相似的情况请求高宗皇帝派遣岳飞剿捕盗贼……
在这些地方大员中,以两广宣谕使明橐的奏折最为简单直接。
《鄂国金佗粹编》卷五:虔贼为二广患。采之南方物论,皆言岳飞所部最为整肃,所过不扰。若朝廷矜悯远人,特遣岳飞军来,则不惟可除群盗;而既招复叛,如刘榉辈,亦可置之队伍,绳以纪律,使为之用。
这些地方大员之所以异口同声地推荐岳飞,全都是因为岳家军的军纪严明,不扰民,不捣乱当地的社会秩序。
假如换来其他的大将剿匪,诸如刘光世之辈,贼匪是消灭了。但贼去城空。只留下一个烂摊子。让这些地方大员如何能够接受。
岳飞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流芳百世,并不是因为他武功高强,而是因为岳飞爱国爱民的崇高品行。
这些地方大员对岳飞的大力推举,仅仅是个开始。
对于各个地方大员们的心思,南宋朝廷当然清楚,这同样是牵涉到朝廷税赋收入的重要事情。
于是,高宗皇帝顺应民意。下旨让岳飞专门负责清剿各地的土匪,而岳飞的军费由朝廷和江西广东湖南三位的漕臣负责。
《鄂国金佗粹编》卷一。高宗宸翰三:朕已亲敕诸路漕臣,应副卿军马钱粮,坐贬岭外之罪。卿当体国,疾速统率精锐人马前去,务要招捕静尽,无使滋蔓,罪有所归。仍具起发日时及沿路所至去处,逐旋以闻让岳家军去清剿这些贼寇,无疑是用牛刀来杀鸡。派狮子去搏兔。
仅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岳飞就就剿平了江南地区的大小土匪。让南宋皇朝境内的治安焕然一新,盗贼静尽,人民开始重新安居乐业。
岳家军的战斗力与这些贼寇相距甚远,剿匪的经过也是无惊无险,完全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可言。
唯一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那些被擒贼寇的处理方法,在军中有一些争议。
有些将领认为盗贼不足以信服,还是杀了的好,以免日后作乱,再行反叛之事;岳飞摇头,随后说道:“这些人虽然是盗贼,但大多数不是自愿为盗的,是被生活所逼的,杀他们是不好的。更何况皇上的本意是要赦免这些盗贼的,我们现在将他们全部杀掉,又怎么能够成全皇上的美德呢?”
众位将领听了,除了赞赏元帅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最后,岳家军的做法是把匪首送当地官府处理,有武艺的就编入岳家军中,其他的让他们归隐田园,从事农业生产。
岳飞慈悲为怀,让那些被俘的贼寇们喜出望外,尤其是虔吉两州的土寇,绝大部分都是本地人;被岳飞大军擒获,原以为必死无疑,最后却得以逃过一劫。
结果是,在原先那些匪盗出没的地方,不单是普通老百姓感激岳飞,连那些贼寇的亲属也感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