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2/4 页)
《宋史。宗泽传》中记载道: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宗泽死后,朝廷的封赠是“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这个封赠一出,朝廷内外为之哇然:这个封赠也太低了吧!
不得不说,相对于宗泽对朝廷做出的贡献,这种待遇明显是有些凉薄。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陈钟大大三牛aa大大大大的打赏,独孤飒霜大大的首赞和其他书友的订阅和点赞支持。
第二百三十四章:同人不同命
顶级的大将,特别是象老帅宗泽这种胜率极高的大将,宋朝并不多见。所以,当这种级别的大将死后,往往都会得到朝廷丰厚的封赠和恩恤。
参照一下朝廷对之前几位主战派顶级武将死后的赠谥:首先是种师道,朝廷对他先后做出了两次的赠谥,一次是钦宗皇帝所赠,另一次是高宗皇帝所赠。
《宋史。种师道传》中记载道:钦宗亲临祭奠,悲痛哭泣,赠开府仪同三司……建炎年中,加赠师道少保,谥号叫“忠宪”。
这是一个正一品的封号,可谓是位极人臣,无以复加。
其次是张叔夜,《宋史。张叔夜传》中记载道: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仪同三司意为非三公官而得亨受三公的竺遇,三公者,司徒司寇司空也。
开府仪同三司在宋朝是个从一品的官位,也就是说,张叔夜死后的封赠仅仅次于德高望重的种师道。
可是,老帅宗泽死后的赠谥仅仅是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在宋朝,观文殿学士只是一个正三品的头衔;而通议大夫,更只是一个区区正四品下的职位。
令人难堪的是,在老帅宗泽生前,已经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的副元帅,身居武将之首,位同一品太尉。
一般而言,官员死后,朝廷都会做出升迁的封赠,让官员死得风光体面。
但是,宗泽死后。不但得不到朝廷的升迁。还降了好几级。这种待遇。可以说是对老帅宗泽的一种变相的侮辱。
这种做法,可谓前所未有,闻所未闻。假如老元帅在天之灵得知,情何以堪!
中国人都习惯于盖棺定论,也就是说,对于官员死后所做出的封赠,代表着朝廷对这个官员的态度,以及对这个官员生前所作所为的评价。
朝廷如此对待宗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皇帝对宗泽是多么的厌烦,才会在他死后,做出此等下作的报复行为。
单从职位功劳资历等方面比较,宗泽绝对不输于种师道和张叔夜两人,但为何最后朝廷的评价相差这么远?
又或者可以这样问,宗泽到底做了什么,让高宗皇帝感到如此的厌烦。
宗泽与种师道和张叔夜这两人相比较,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传第九十四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既入见,上曰:今日之事。卿意如何?
师道曰:女真不知兵,岂有孤军深入人境。而能善其归乎?
上曰:业已讲好矣。
对曰:臣以军旅之事事陛下,余非所敢知也这段对话的背景是在金兵第一次包围汴梁城的时候。
当时种师道勤王救驾,皇帝问种师道:“你对金兵的看法如何?”种师道的回答是:“金兵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难道要放他们走吗?”钦宗皇帝提醒种师道说:“我已经和他们讲和了。”而种师道对此的回应是:“我只是帮你打仗的,其余的事情我不想问,也不敢知道。”
好一句余非所敢知也,这就是种师道和张叔夜这两人共同拥有的态度。
这种态度,详细来说,就是当皇帝提出询问的时候,适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旦皇帝立定了主意,就无条件执行圣意。
对于这样的干部,哪家皇帝不喜欢?所以朝廷对他们的高度评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那宗泽又是怎样的一种干部呢?从《宋史。宗泽传》中记载的三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宗泽的品性和所作所为。
第一件事情: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