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3/4 页)
帝和秦桧两人颜面无存。还再一次推高了反对与金国和谈的风潮。
文官们不同意,武将们强烈反对,民间愤怒谴责。
对于全盘接受女真人的和议条款,朝廷上下,如今就只剩下了宗皇帝和秦桧两人还在坚持己见。
对于这种情况。一直态度强硬的高宗皇帝也开始动摇了。
于是乎,高宗皇帝强忍住胸口的一道恶气。给岳飞下达一道御札:朕昨与卿等面议金国讲和事,今金人已差张通古、萧哲前来议和。朕以梓宫未还,母、兄、宗族在远,夙夜痛心,不免屈意商量。然皆卿等戮力练兵,国威稍振,是致敌人革心如此。卿等之功,朕岂可忘。若境土来复,自今尤当谨饬边备,切宜体朕此意,益加训练兵马,常作不虞之戒,以图永久安固。付此亲札,想宜悉之。付岳飞。御押高宗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大臣们解释,他和谈的目的是为了尽孝。
你们不是整天把孝道放在嘴边吗?我用心良苦,你们怎么就不能够理解呢?
目前的这种情况,力主求和的秦桧不但不紧张,反而还在暗自偷笑。
对于朝廷内外愈演愈烈的反对声,对于高宗皇帝面临着的种种困窘,他秦桧一早就已经预见到了。
事实上,秦桧想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对于秦桧而言,对金国求和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秦桧想要的是独相,想要的是权倾朝野,连皇帝也要受他的制约。
要达到这个目的,主战肯定是不成的,而程度一般的主和派也不行,在南宋这个受压迫受侵害的朝廷,主张反抗、主张与金国抗战到底的人多到海里去了,什么时候才轮到他上位。
所以,他秦桧要上位,就一定要当主和派,而且还是最彻底最无耻的那种。
“上位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应该就是秦桧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对于秦桧来说,目前的形势对他极为有利。
首先、他的金国主子完颜昌正是当时得令,几乎完全掌握住金国的话语权,金国所有的意图他都清清楚楚。
其次、高宗皇帝目前所面临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他最大的依仗………左宰相赵鼎不但帮不了他,还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没错,赵鼎对议和是赞同的,不用开战就可以收回河南、陕西等大片土地,还有太后等一大帮代表国家颜脸的皇亲国戚,有什么不好呢?
但问题是,他一方面想收东西,一方面却想要面子,一方面还想着讨价还价,比如派去金国的协和使者就被告知,条款里谈到以黄河为界,可黄河在近年里是改过道的,一定要以没改之前的河道为准,等等。
最让秦桧揪心的是,赵鼎居然坚决反对取消帝号和国号去迎合女真人。
在秦桧的眼里,这个赵鼎分明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他秦桧最瞧不起的就是这一种人。
第三百三十六章:双输的协定(五)
在被女真金人“阴遣”回南宋朝廷足足九年之后,我们的秦桧右相遇到了他上位夺权的最好机会。
根据南宋的官制,目前挂着宰相名头的有四人:左仆射赵鼎、右仆射秦桧、参知政事刘大中和枢密副使王庶。
这四个人当中,参知政事刘大中政治态度温和中立,与首相赵鼎亦步亦趋;而枢密副使王庶与岳飞关系极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主战派。
在这个内阁当中,有两个温和派、一个激进投降派、一个激进抗战派。这样的组合,包含着某种平衡的意思,体现出首相赵鼎的一片公心和苦心。
首相赵鼎无疑是公平公正的,这也是他名声极好的原因。
而如今,既然秦桧要当独相,包括赵鼎在内的其他内阁成员,就变成了秦桧的眼中钉肉中刺,非要铲除不可。
至于赵鼎对于他秦桧的保荐和提拔的恩情,秦桧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在他秦桧的字典了,从来就是有仇必报,有恩莫提。
第一个受到秦桧打击的是赵鼎的亲密战友………刘大中。
为什么先从刘大中下手?
原因有两个:第一、他与赵鼎的关系最牢固,什么事情都唯赵鼎是瞻,共同进退;第二、刘大中与父亲的关系不太好。
先不管对错,只要与父亲的关系不太好,在南宋这个理学泛滥的国度,就是叛逆。就是违反孝道的精神。
于是乎,在某御史的连番弹劾之下。参知政事刘大中被贬往外地,到处州去(今浙江丽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