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局势变化(第1/2 页)
寰州。
举城皆兵。
不论男女老少都做好了死守寰州的准备。
司马璐坐在营帐里看着地形图思考着作战方案。
一探子一路飞奔一路大喊道:“急报,急报!”
这探子跑的太急,到司马璐营帐时竟是直接摔倒了。他从地上爬起来,顺势跪地道:“将军,急报!”
司马璐见探子如此着急,心中一紧,道:“速速报来。”
探子道:“辽军……辽军退兵了。”
司马璐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问道:“你说什么?”
探子喘着大气道:“辽军退兵了。”
司马璐道:“为何?”
探子摇头道:“不知缘由。”
司马璐怕对面有诈,便吩咐道:“再探。”
探子应了一声,便跑出了营帐。
退兵?秋高马肥,入冬也尚早,更遑论寒冬大雪天,怎会退兵?
司马璐越想越不对劲。
辽军聚集二十万兵马驻扎在寰州西部二十里地之外,也在云州和应州的救援必经之路上安置了兵马。这明显是做好了围死寰州的准备。
怎么突然就退兵了?
“难道是辽国出现了内乱?”司马璐忖道。
也只有这么一个可能了。
——他到死也想不到,最大的敌人竟是坐在高堂之上的人!
司马璐大喜,立马叫人拿来纸笔,他在上面写道:疑辽国内乱,此时正是最好反攻的时候,望严帝别再错过战机。成败在此一举。
写罢,司马璐将信递给副将元勐,道:“十万火急,务必以最快速度送到开封,亲手交到严帝手里。”
元勐得令,火速跑出营帐,骑上快马飞奔而去。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时的润州还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商船似乎永不停歇。
叫卖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花香、菜香、胭脂香混在空气里,被风吹到每一个角落。
仿佛北方战事与他们毫无关系。
——活在同一个朝代,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却仿佛是两个世界。
此时,朝廷也尚不得知辽国退兵的消息。
唯有严帝、李丞相和陈青三人知道信已送到了辽国。严帝也是刚拿到了辽国皇帝耶律朴的回信。
耶律朴在信中提出其实他们也是希望与玄朝和谐共处,还赞赏了严帝此举眼光非常长远,格局非常大,辽国上下很愿意配合严帝演一出戏。在信中他也和严帝约定了时间,依旧是明年秋高马肥时。
耶律朴为了表达诚意,也表示自己不会在这期间有任何军事行动,绝对不骚扰玄朝边境。
他还在信里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第一:玄朝不能背信弃义,不能在这时间内有任何反攻意图;第二:不能窥视朔州。
——呵,好一个不能窥视朔州。
历史的不断循环也证明过一件事,当敌人一直夸赞你时,并不是一件好事。
严帝懂不懂这道理或许只有他自己清楚,他看到这封信时只觉心里一块巨石落下,立马回信答应耶律朴的所有要求。
有人或许会问了,辽国只是打下了一个朔州,为何严帝会如此害怕?
燕云十六州的意义之后再谈,现在只谈朔州的意义。
朔州地处内外长城之间,是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历代兵家多在此用兵。朔州的沦陷意味着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防线和战略要地,会使王朝的北方边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朔州所建地依靠长城、防御堡垒与山险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能很有效的阻止游牧民族的骑兵突进。若这道屏障被破,相当于玄朝硬生生被辽国撕开了一个口子,骑兵能更好的发挥其优势。
朔州不仅是军事要塞,也是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沦陷会导致当地经济的衰退和文化的破坏,影响整个区域的发展。
以上说的都是外在因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内在因素。
往往最强的敌人都不是在朝堂之外,而是在内部。
严帝要得知朔州战事得靠各个大臣的奏折。主和派早已只手遮天,各个大臣上表的奏折都经过了他们的筛选——他们想让皇帝看到什么,皇帝才能看到什么。
主和派将辽国攻打朔州形容成势如破竹之势,朔州连还手余地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