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页)
百亩粮食一夜之间全部偷走。襄国公听此消息后震怒。他赶忙写了一封国书送到瀚国,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然后要瀚国以大宇卿室的身份主持公道,给襄国一个说法。
任安寻收到襄国公的国书后,心里一阵窃喜。他在回信中义正言辞地谴责了宁国这种偷粮的不义行为,然后又细数了宁国许多不义的往事,最后得出宁国从来就是一个不义的国家的结论。接着任安寻又在信中表扬了襄国,大力赞扬襄国公这种尊重大宇卿室的做法,说尊重大宇卿室就是尊重大宇王朝,这应该成为大宇的典范。最后他说襄国不应该忍气吞声,应该替天行道,给不义的国家一点颜色瞧瞧,以正大宇的诸侯国家风气。末了,他在信中让襄国公放心大胆地去做,瀚国会给予襄国最鼎力的帮助。
襄国公收到任安寻的信后,精神大振。他想着如果此次出兵攻打宁国,胜的几率应该有五成以上。宁国粮食不足,肯定不会大举出兵。而自己此次如果能打败宁国,不仅能提高国家的声望,到时再捞个宁国的一城半池,那以后看谁还敢和他襄国对立。况且任安寻在信最后说会给他最鼎力的帮助,这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还没出兵,他就已经幻想着宁国程希主动求和的场景了。他想想就觉得美,当天就决定带着全国的兵力攻打宁国。
程希得知襄国的大军压到边境线后,赶忙找来管修与其一起商议对策。程希道:“那天管大夫并未收割到襄国的半粒麦子,而襄国竟以此为由带兵前来。这背后必有蹊跷。”
管修道:“世子,按襄国公的性子,即使我们真割了他的麦子,他也绝不可能贸然和宁国作对。”
程希点点头,表示赞同,“管大夫所言极是。那麦子是谁割的,你我心知肚明。任安寻只不过是借刀杀人。只是如今,襄国公甘愿给他做嫁衣裳。军用备粮已经严重不足,此时迎战并非明智之举。”
管修道:“此次襄国公带领襄*队倾巢出动,而襄国国内此时正是一座空城。世子,给臣一万精兵,必解宁国之急。”
程希同意了。管修带着一万精兵前往襄国。襄国此时国内尽是些老弱病残的军队,根本无力抗击。宁*队把襄国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却也不攻城,只是在城下驻扎。襄国公听闻自己的都城被宁*队包围,大惊失色,赶忙带着大军赶回都城。
襄国的军队已在外一月,舟车劳顿让军队士气大减,疲惫有加。更何况襄国的军队、战车本来就因为常年不战而疏于练习,各个方面都无法跟宁国的精兵相提并论。管修带着精兵把襄国的军队冲散击垮,襄国公迫于无奈赶忙让人递上国书给程希,主动求降。
程希本就没有打算灭了襄国,宁国此时的境况也不适合长时间作战。于是就顺着襄国公的台阶,让襄国献出三座城池和三百石麦子才会撤军。襄国公迫于无奈,立刻同意。
不知是上天都要忍不住赞美管修的围襄救宁,还是上天被宁国百姓的虔诚祈祷感动,甘霖终于降了下来。宁国的百姓看着漫天的大雨,口中不停念着“感谢上苍,感谢神明”之类的话。宁国的土地大口地吮吸着几个月以来的第一口水,土地变得松软,第二天许多种子就长出了新芽。庄稼得到了灌溉,农民收获了丰收。宁国的大旱危机终于解除。
襄国公麦子被偷,战争又输,心里一直颇不痛快,一直想找机会报复宁国,却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这让他十分苦闷。他命人在宁国各处打探程希的消息,看程希有什么弱点可以让他做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襄国公终于找到了机会。
据襄国公在宁国的探子回报,程希经常去一个名叫羊村的地方见一名叫未央的女子。襄国公根据他混迹脂粉间多年的经验判断,这未央就是程希钟爱的女子。他拍着他浑圆的肚皮,哈哈大笑起来,“英雄难过美人关啊!”而此时的未央却并不知道,危险正在临近。
☆、第60章 围襄救宁02
这天,未央刚在井边洗好一盆衣服,端至庭院中晾晒。如果说牧之离开后还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少洗几件衣服。未央想起从前,每次她在洗衣服,牧之都要在旁边捣乱,然后两人互相泼水到对方的身上,最后衣服没有洗成,两人弄得全身湿漉漉。她怀念从前和牧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到这,她深深叹了一口气。
她将衣服晾在庭院中的竹竿上,抖抖衣袖,将衣服平展开来。突然她感觉到衣服后面有个人影一闪而过,她心一沉,掀开刚晾好的衣服一看,却什么也没看见。她心生疑惑地弯腰从盆中又取出一件衣服准备晾晒,却看见了地上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