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3/4 页)
,急急拆阅,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原本青黑色的脸孔,开始有浓重的红色溢现,原来黯淡无神的双目,开始有明亮的光采跳荡。
“李啸部斩杀鞑子首级2498颗!吴襄部则斩得鞑子首级1000颗!斩杀鞑子甲喇额真三名!另有鞑子俘虏421人!!”崇祯念出这几乎让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声音越念到后面越大声,他拿着奏章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好!好!,我大明官军此战,竟能这般殊胜,当真回肠荡气,大慰朕心!朕,朕,要重重嘉赏!”
年轻的皇帝大笑着从龙椅上站起,激动得双手握拳,在丹墀之上来回疾走。
丹墀下,见到皇帝这般高兴,兵部尚书张凤翼与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皆是一脸释然欣慰的笑容。
许久,皇帝方停下来回疾走的脚步,一脸光采奕奕的他,容光焕发地向张凤翼下达谕令。
“张伯起,速传朕旨,着辽东总兵吴襄,及雄唐卫指挥使李啸,带上首级与俘虏,一并进京,朕,朕要亲自接见他们。”
“微臣谨遵圣谕。”
……
当辽东总兵吴襄,和雄唐卫指挥使李啸带着3498颗鞑子头颅,以及421名鞑子俘虏来到京城之时,立刻在全城百姓中引发了轰动。
京师北面的宣武门外,围观的百姓已是人山人海,喝彩声、欢笑声,鼓掌声,汇成潮水般的喧腾声浪,响彻京师。
3498颗鞑子头颅分装在六辆四**马车上,均堆叠得有如小山一般,另有421名垂头丧气步履蹒跚的鞑子,被衣甲鲜明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的虎啸军军士押送,望着眼前这般让人恍在梦中的景象,每个京师百姓的脸上都是惊愕与狂喜的笑容,每个人都欢乐得情难自禁。
这些京城的大明百姓们,没法不高兴。自崇祯年间以来,他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惧之中。时有鞑子或流寇兵临京师的可怕谣言传来,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更有崇祯初年的那次鞑酋皇太极亲自入寇京师,让京师百姓几近胆破。这些年来,大明帝国每况愈下的凄惨状况,连绵不绝从各地传来的坏消息,让百姓们压抑无奈,精神时刻处于高压紧张的状态之中。
现在,终于有一支大明的威武之师押送这大批的鞑子首级与俘虏来到京师,这只在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让百姓们被压抑许久的情绪彻底迸发,京师民众如痴如醉的向虎啸军与辽东军兵们大声欢呼,跺脚鼓掌,尽情的发泄着心中的痛快与惬意。
宣武门外,勒马而立的一身钢甲戎装的李啸,怔怔地凝望着宣武门那三个遒劲飞逸的大字,望着高大雄伟一眼高耸入云的京师城墙,望着四下欢呼鼓掌的百姓,心下感慨莫名。
我李啸,终于,来到了京城了!
大结局
应编辑与读者要求,本章作为大结局收尾吧。
如果各位读者对在下的拙作感兴趣,新作《明末之虎》,期待你的观看。
。。。。。。
李啸此次进京,遭到多人忌恨。
虎啸军被故意怠慢,安排招待甚不如意,有将士发泄不满,被五城兵马司拿获。
崇祯因为这个原因,怀疑虎啸军兵骄将悍,难于驯服,对李啸原本欣赏之情,消失不少。
随后御花园召对,李啸所献条陈,虽切中时蔽,却因为触及大多人的利益,难于实施,崇祯对李啸更无好感。
虎啸军离开京师返回安东卫,李啸心意消沉,原本一心效忠的心思,开始转变。
对于朝廷的各种征召,李啸开始阳奉阴违,表面忠诚,内心淡漠。
接下来的两年内,李啸军逐步扩大自已的各类产品经营范围,为今后发展铺平道路。
李啸长子李建出生。
两年后,资金不成问题的李啸,开始重点组建水师。
李啸长女李玉出生。
此时皮岛已失,李啸找了个借口,以朝鲜救援不力为由,征伐朝鲜。
虎啸军战力强悍,包围朝鲜都城,逼迫朝鲜割让济州岛。
朝鲜向明朝告状,崇祯下令处罚李啸,却不敢对他有实质性动作。
有济州岛作基础,李啸的水师日益强大。
同时扶持朝鲜内部反对势力,让朝鲜处于内斗之中,从而无力对自已造成威胁。
崇祯十年时,虎啸军拥有先进战舰数百,开始南下拓展。
虎啸军先败郑芝龙,再败荷兰人,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成功拿下台湾。
拿下台湾后,李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