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2/4 页)
便可屠杀好几百人,甚至是上千人,以后这将士要起了心思的话,他们徒家人怎么治国?
说到底,不到五十年便连着两次宫变,他和父皇也着实有些担心了。他本有意将复合弓推广到军队之中的,但眼下也有些犹豫了。
「兵器乃是不祥物,圣人禁用之。」徒昭莫名的叹了口气说道。
「做人做事岂可以因噎废食。」见徒昭有退却之意,史湘云连忙说道。开玩笑,这等子利器如果陈封的话,那岂不是又要重复一次清朝未年的亡国之路了。
史湘云连忙劝道:「你瞧瞧这玩意,怕是连西洋人都没有,要是有了这玩意,以后咱们那需要害怕着西洋人呢?」
和什么北戎人相比,这西洋人才是最大的危害啊。
徒昭沈吟许久,他毕竟是徒辰阳养大的,比起时下许多人要更加了解西洋人的危险,徒辰阳视西洋人为大敌的态度多少也影响到了他,只是这物虽好,但这军队……
徒昭长叹一声,最后苦笑道:「东西是好东西,但这将士……」徒昭终究是摇了摇头,他们控制不住这将士的忠诚。
王子腾跟了父皇那么久,最后还不是险些连父皇也一起杀了,平安洲的元明成更是如此,父皇用了那么多年,竟然完全不知他是四叔的私生子,眼下史家虽然算是个好的,但凭心而论,要不是云妹妹嫁给了他,又给他生了嫡长子,说不得也会偏向皇祖父那儿也不定。
这人心一偏……行事自然也是带着私心了。
史湘云沈吟许久,连着二次宫变,虽然这有助于雍政帝将军权回收,但同时也难免助长了人们的不臣之心,说不定将来再来个安禄山之乱,以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也不定。
史湘云提议道:「要不弄个军校吧?」
忠诚度这玩意是得训练的,吃谁的饭便听谁话,虽说这军队都是国家供养着,但因着吃空饷,上下苛扣之事,还有自古以来的家丁私兵制度,大晋王朝的军人大多都不知道国家,只知道自己效命的将军主子。
利用军校教育从根子上着手,直接教着这些军人忠君爱国的思想,虽然花费凶了些,但换个方向想,总比将来再来个什么兵变要安全些。
「那能让所有的士兵来念书呢。」徒昭晒道。云妹妹终究还是想的太简单了。「况且这兵要念什么书呢。」
这军人只要会打仗就成了,又不是考科举,来念个什么书。
史湘云顿时无言,「你也太大方了,我是指让军官来念,可不是让一般士兵来念书。」
这大晋王朝有多少军人她是不得而知,但清朝乾隆年间时约有五十万军人,眼下虽是大晋王朝初期,但少说也该有着三十万军吧。
不过让这中层军官来军校念念书倒是勉强行的,上头的人再怎么有着自己的私心,怎么绕也绕不过去中层的军官,而底下的士兵大多也只是听着中层军官吩咐办事,先掌握住了中层军官,再谈以后。
「况且这军人也可以念书啊,不说别的,多识得几个字便不会看不懂圣旨,让人随意以什么勤王之名给骗了。」
徒昭心中一动,「这倒是实话。」因为元明成与王子腾的手上大多都留得了性命,他们细细审问之后,其中只有一小部份人知道元明成的意图,其余的人大多是被勤王之名给骗来的。
「除了识字之外,还有不少能学的呢。」史湘云笑道:「就像咱们设计的那箭洞,赵老诰命临走之前还直问我是怎么弄的呢。」
不是她自夸啊,那太湖石上安排的箭洞可以说是把她多年所学发挥到了极致了。还有徒昭也不知花了多少心力来计算这箭洞的位置,甚至是连复合弓的射程距离都考虑进去了,在某方面来说,他们在那些太湖石上的箭洞比复合弓上所花的心力还要来的多。
一提到这事,徒昭多少也来了劲,不经这一事,他还不知道自己竟然也有这种天份,「不错,若是计算得宜的话,只需少数几人便可抵挡上好一阵子,用于边关守卫上倒是颇为适合。」
况且这是防守之道,教之也无妨,用到的算学虽然不少,但好在有着太湖石箭洞的经验,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史湘云看着那燧石枪道:「其实这枪,还有我那复合弓,如果能推行出去,军队里的人数至少可以缩上大半。咱们可以实施精兵制,这兵贵精不贵多,军校的花费少了,能来念书的人也多了些,只要忠于国家的兵卒多,一、二个有着私心的将领也起不了多少的作用。」
什么精兵制,建□□队云云,史湘云也不过是随口一说,但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