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开口寒暄几句,顺便问问这女郎是怎么回事,就听镇国公吧嗒将手上的茶碗放在桌子上。
“行了,杜大人,我来这里也不是吃茶的,再说了,我一大老粗,也吃不出茶水的好坏。”
“直接说正事吧。”镇国公雷厉风行:“这案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杜大人的注意力立刻被镇国公吸引走了。
他打个哈哈:“谢公爷真是快人快语,也罢,陈铭,你去将案卷资料呈给谢公爷阅览。”
杜文清身边的师爷陈铭连忙躬身行礼,飞速退下,没两分钟,就抱着一大堆案卷过来了。
看着面前一大摞案卷,镇国公一脸烦躁。
杜文清一看这架势,正要上前解说一二,就见女郎主动拿起案卷,一边看一边给镇国公低声说了起来。
“父亲,告状的人叫李静仁,是万年县人士,家中……”
杜文清恍然大悟,原来那女郎是镇国公的女儿。
就见本来一脸烦躁的镇国公正微闭双眼听着案情概要,女儿那不疾不徐的温和语调很好地抚平了镇国公心中的烦闷。
杜文清总算明白为什么镇国公会带着女儿过来了。
合着这是一把剑鞘啊!有谢家大娘子在,镇国公总不会暴起揍人对吧?
想到这里,杜文清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他索性坐在旁边一边思考一边等着。
镇国公听了一会,总算明白案件的来龙去脉了。
那位叫李静仁的小青年就是敲了登闻鼓,然后被打了棍子塞到牢里的倒霉蛋。
他幼年被拐卖,结果因长得白白净净,就被人从陇右带入关内,最后被卖到了一户大户人家当娈童。
不过这位李静仁身体倍棒,毕竟有西域那边胡人的血脉嘛,虽然到他身上已经看不出特征了,但是耐力极佳,性格也极为隐忍。
他被卖了后就安静乖巧,安安稳稳地待了两个月,看守他的仆从以为小娃娃没什么本事肯定跑不掉,结果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这小子就真的钻狗洞,跑了。
李静仁的逃亡之路很苦逼,具体如何苦就不用多描写了。
总之六七岁的小娃娃吃遍了苦头,最后昏死在路边,被一个中年农人捡了。
那农人是万年县人士,恰是农闲时,就和同村的村民去参加徭役,在京兆地区修路。
农人姓李,于是这个逃亡小娃娃有了姓氏,叫李二狗。
李二狗少年被中年农人李老汉收养后,就安心地留在了万年县。
☆、第26章 审案
李老汉早年丧妻; 一直打着光棍。
收养了李二狗少年后,他见这少年话不多; 但干活勤快; 人也聪明,就真将李二狗当儿子了; 准备以后让李二狗给他养老送终。
为此李老汉还拿出了存了许久的二两银子; 请村里的乡亲和里正作为见证人; 正式确立了收养关系; 表明李二狗就是他老李家的人啦。
李二狗少年虽然记着自己的父母和兄长,可是关中和陇右距离何其遥远,他一个小娃娃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
再加上李老汉待他特别亲厚; 还救了他一命,李二狗少年就认真地对李老汉磕了三个响头,表示认了这个父亲。
这年头,在地里刨食虽然安稳; 却没什么前途。
恰好天下初定; 乡礼祭祀等四时祭礼大典也在礼部官员的宣扬下重新开始。
某年里正带着两个役人到村子来举行春分的祭祀之礼,全村人都参加围观。
一番流程走下来; 等祭祀结束后,李老汉招呼着李二狗回家。
一回家; 李二狗就流利地将祭文背了一遍:“日神煌煌; 佑我乡梓……”
末了他就问李老汉:“这是什么意思?”
李老汉:“……………………”
李老汉二话不说带着李二狗去了村长的家。
然后李二狗就在全村的支持下开始学毛诗; 一步步考上了童生; 堪称鸡窝里出了个金凤凰的典范。
李二狗考上了童生; 自然不可能再叫李二狗这个名字。
当时的里正苦苦思考,最终为李二狗取了李静仁这个名字。
静是希望李二狗能静心凝神好好读书,仁是希望李二狗的性格不要太偏激,要仁和宽忍。
总的来说,这是个不错的名字。
于是李二狗摇身一变,成了李静仁,并在全村殷切的期盼中,前往云深书院求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