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3/4 页)
对于一个还属于静息期的武者来说,这种东西有时候就真的能起到保命作用了,尤其是在冲锋陷阵的时候。
河风徐徐,清冷之意扑面而来,让想得有些痴了的梅况也清醒了不少。
这颍水乃是淮水第一大支流,汝阴之下河面都甚宽,尤其是颍州境内多薮泽,许多都在颍水左右两岸,也有水道与颍水相通,哪怕是遇到天旱颍水水位下降,这等薮泽便能为颍水补水,而遇到洪涝,颍水便会倒灌入这些薮泽中,反为其补水,同时也能极大的消减颍水水位攀高的泄洪压力。
正因为如此,哪怕是在冬春枯水期,颍水干流上的水量亦是不小,河面虽然比起夏秋之际减缩不少,但是仍然能满足船队呈“之”字形行船,哪怕是在逆风情况下,依然保持着相当快的速度。
这种速度哪怕梅况是一个水上老手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在以前,由于冬夏两季风向变幻不定,在河上行船,遇上顺风,便行船便很快,但遇上逆风和乱风,这种大横帆就不那么好用了,但现在情况却不一样了。
三角帆和纵帆的结合使用,虽然使得船上操作的水手多了不少,工作量也大了不少,但是带来的改变也是明显的。
船帆调整效率迅速提升,帆种帆形的转换也极为顺畅,更为重要的是在遭遇逆风和乱风时,行船不再像以往那样艰难,而是能够巧妙的利用风向带来对流,借用侧风来推进,极大的改变了整个船行的模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现在寿州水军的第一军、第二军对这种行船操纵模式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时候还会处于手忙脚乱的阶段,但是江烽提出的这些林林总总的建议带来的改变仍然极为明显。
起码现在就能看得出来,虽然是北风,但向西北方向行船的船速却丝毫不慢,远远超出其他船只的速度,也让一路上的交汇和被超越的船队目瞪口呆。
水运的最大优势就是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而限制水运的因素则是受制于水道通行范围,以及船行的速度,处于这个时期,江淮流域的水道密集,河湖众多,水运乃是主要运输方式,而如果再能在船行速度上得到了根本改善,这简直就是一大创举。
“大人,按照现在的速度,预计明日午时就能抵达汝阴,今晚是否可以驻泊?”副手有些兴奋的从后面甲板上过来,沉声问道。
梅况没有回头。
他能领会到副手的兴奋和感慨。
的确,这种行船速度的确让人感到震撼。
比起原来的船行速度,同样的距离,起码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距离越长,就越是节约,越是逆风乱风,就也是能显现出现在这种三角帆结合纵帆的操作方式带来的优势。
梅况也一样感到震动,节省了如此多的时间能够为水军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准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船行速度改变了敌人的预期,更是可以让敌人无从判定自己的行进轨迹。
“不,继续连夜行船,明日辰时就要到汝阴,略作休整,继续上溯,命令小艇加快速度,保持与我们的距离,随时掌握情况。”略作思考,梅况否定了副手的建议。
“大人?”副手有些不解。
就算是水军船队要上溯到颍水更上游去接应河朔军,但是也不至于这般紧迫才对。
这一段时间里,船队都是昼夜兼程,水手们都相当疲惫,尤其是改用了新式桅帆操作术之后,不但所需水手数量增加不少,而且劳动强度也增大了不少。
好在原来寿州水军在这方面的储备不少,还能满足,但是这样下来也相当劳累了。
下边兄弟都盼着在汝阴休整一日,尤其是得到消息说汝阴方面已经和己方达成了一致,兄弟们可以放心大胆的进城,这就更好了。
梅况摇摇头,转过身来。
“颍州的局面有些复杂,蔡州军已经兵进沈丘几日了,虽然还没有得到情报显示其有什么后续动作,但是不能不防万一,河朔军不远千里而来,人生地不熟,加上疲顿不堪,极易为人所乘,不接到他们,我心里不踏实。我回来的时候主公也曾交代与我,要我务必加快速度早日接住河朔军,你和各营的兄弟们交待一下,再辛苦两日,待到接上河朔军返回汝阴,再做休整。本月兄弟们辛苦了,主公有令,无论有无战事,皆发双俸!”
副手精神一振。
发双俸?这可只有在打仗期间才有的好事,现在主公有令,无论是否打仗都要发双俸,无疑是一鼓舞人心的大好事。
本来水军薪俸就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