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的高音还要高4分贝;他们到处乱丢东西;踩坏你的草坪;打一次13分钟的长途电话被看做“花光了我的电话费”。
但是,不管我心里怎么不满意,埃德的家人总要住六七天。到最后一天,我承认,我已在计划把家复原,到我存放衣服的房间换衣服;使家恢复整洁和秩序。没想到,他们走后的第二天,我总有种奇异的、空落落的感觉:我们有6个大房间的房子竟不够5个客人住?奇怪的是,我没有责备他们,却责怪我的房子太小。我想造所更大的房子。我不想让他们走,我想让他们再多住几天。哪怕他们天天在这里跟我计较东计较西。
我爱上了埃德的家人。我认为他们不像我母亲家的那些亲戚。当然,如果埃德的家人不常来,或他们来了住饭店,而且也不来吃饭,不同我抢占浴室,我心里恐怕也不会有这种家人般温馨的感觉。亲人是指住在一起的人,哪怕只一段时间,哪怕只一周,哪怕他们把毛巾弄掉在浴室地上,把你的杯子或眼镜放到错误的地方,而且,还不时抱怨你精心准备的盛宴。即使你们永远也调和不到一块儿,他们也还是你生活中的亲人。
英国历史悠久,国民就好比一个庞大家族的成员,都听一个老掉牙的家长发号施令,而且,他还在不断追忆过去的“辉煌”,变换名目地沿袭着过去的一切,所以,人人都有要分离出去的愿望。而埃德家人没有可追溯的过去,他们只有现实和将来,他们珍惜今天,珍惜彼此间的情谊。▲
第22节:我的日本法西斯父亲
《环球时报》(2004年03月15日第十二版)
我的日本法西斯父亲
'日本'井上征男
编者的话:日本残留孤儿是一个特殊群体,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遗留问题。本文是日本华文报纸《东方时报》刊载的“残留孤儿的故事”系列中的一篇。“我”不是作者,文中的人名都是化名,但基本内容是真实的。作者说:“日本孤儿由中国养父母养大,永远忘不了中国父母的大恩大德。日本孤儿都痛恨日本军国主义,希望两国永远不要出现仇杀的悲剧。”
他对我一见如故
中田道行先生去世了。按照他生前的遗嘱,丧礼特别简单,参加悼念和送葬的日本亲友寥寥无几,倒是闻讯而来的归国者有十几位,追思中田先生曾给予残留孤儿的关照。
我却断然拒绝了出席他葬礼的邀请,躲在家中喝着闷酒。几位归国友人从中田的墓地返回,来我家探询我“病情”时,一再缅怀中田的“情义”,一再谴责“我不够意思”,我内心酸苦难言……
是啊,不少残留孤儿都羡慕过我“幸运”………1983年赴日寻亲时,我就结识了中田先生。那时,他天天准时去东京代代木奥林匹克中心,焦虑地等待我,不少孤儿都逗我:“这老头是你要找的老子吧?看他对你多好啊。”
老人给我当翻译,又天天带礼物给我。他意味深长地多次详细认真地询问我的日本家属,当年的记忆以及在中国生活、学习、工作的情况,是那样动心、用情、关切,那不由自主的感慨、叹息,甚至几次掩面哭泣,都让我好生感激。
我没有儿时的回忆,更缺少人证物证,惟一能让父母认出的,就是左臂有一处被父亲砍伤的刀疤!
当中田老人察看完这“印记”时,他可能被吓着了,我见他惶恐地转过身,泪如雨下,好久才呜咽地对我说:“你的父亲竟然向你下如此狠手,太对不住了,你恨他吗?”我没有作答。
他对我“情有独钟”
两个星期短暂、紧张而又迷茫的“肉亲访问”虽然没有结果,但我还是满足的,因为我一直受到中田老人的关照,获得了大部分孤儿所没有获得的那份迟迟来临的“父子情”。
中田老人一直追随我到机场,与其说是送全体孤儿,不如说是在暗中送我,他握着我手的那双手在发抖,他盯着我的双眼在流泪,他那哆嗦的双唇没有吐出一个音、一个字!花白的头发显然没顾得梳理,身体疲惫,仿佛连续多少天吃不好、睡不好,思虑过度似的……
我情不自禁地跑到他跟前,抱住他,祝他“保重”。谁曾想,就这两个字,却让他站立不住,跌倒在地!
半年后,老人来到了中国,来到我居住的穷苦农村。老人观察了我的生存环境,说服我的养父母,让我返回日本,一再保证:他会负责照看我。
老人回国后,立即着手为我办理一切归国定居手续。1985年春,我们一家4口来到日本。老人已为我们租了房子,联系了子女就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