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第2/4 页)
具,一下子失了生业,到时要嘛被我大明招募,为我大明所用,要嘛就是改做别的生业,这倭国制刀的工艺自然也就消亡了,倭国人要用刀,就必须从大明购买,有朝一日若是两国交战,大明便可切断与他的贸易,使他们刀枪得不到更替,便是卷刃亦得不到正常的养护和修补,你看,这对我大明岂不是有大大的好处,两国交好时挣他的银子,相争时断他的补给,这是绝户之策,陛下听了,很是认同。”
徐阶哭笑不得,儒家讲究的是人性本善,这个善,对番邦也是一个道理,即所谓只要朝廷施以恩德,那么他们必定感激涕零,从此两邦交好,世代为和睦之邻,可是徐谦这厮简直是祸害,活该完了京师又来活该天津卫,到了天津卫还不满足,居然还想突破国界,以祸害天下各邦为己任了。
亏得徐谦碰到的是嘉靖皇帝,若换做是弘治,多半听了他的理论,早就一巴掌把这种祸害拍死。而这嘉靖从某种意义来说,是相信人性本恶的人,他从来不信你给别人好处别人会感激涕零,所以他刻薄寡恩,一向不给别人好处,他只相信控制,只有控制住了你,你才能甘心臣服,乖乖听他吩咐。
这么一个皇帝遇到了徐谦这种祸害,难怪是两只臭虫在一起臭味相投,君臣二人一拍即合,若说他们不是一伙的,鬼才相信。
徐阶只能苦笑以对,不由道:“我本以为你想的是通商互利,原来竟是绝户之计,咳咳……此事嘛……”
徐谦振振有词的道:“这却不然,假若别人甘愿臣服,永不背叛,那么自然是通商互利,咱们大明朝包揽他们的军火……错了,是武器,为他们提供优质火器,而他们将粮食贩运至大明,本就是各取所需,徐某人不偷不抢,这是合作共赢,可是假若他们生出歹心,另有防备又有什么不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徐兄以为如何?”
徐阶苦笑点头:“倒是有些道理。”
徐谦朝他笑笑:“其实我是来给徐兄送一份大礼的,你将来在兵备道的任上,就绕不过治河、修学、流民这三样东西,有了这北塘,每年这里必定会产生巨利,到时自然会拿出一部分来补贴兵备道,兵备道拿来修学、治河,还不是轻而易举,至于这流民,这里只要能办起来,还怕流民没有去处?徐兄,将来你这政绩,怕是要冠绝天下了。你不必谢我,要谢,就谢皇上吧。”(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不自量力
不得不说,徐谦是个很讲道理的人,讲道理的人不会用粗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就像交朋友一样,当他决定交徐阶这个朋友,就必定要表现出土豪的一面,他必须告诉徐阶,跟我这样的土豪做朋友,你的牛逼人生只是开始。
回来的路上,徐阶满脑子都在琢磨着徐谦的话,他一时觉得徐谦深不可测,又觉得这个人有点不太靠谱,不过今日确实不虚此行,他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事务,至少长了见识。
回到天津,徐谦在行辕门口落车,这时候邓健匆匆赶来,道:“邓兄弟,塘沽那边来了消息,说是倭使到了。”
倭使早说要到,可是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却是徐谦没有想到,徐谦立即抖擞精神,道:“走,去塘沽。”
他虽是说走,却也不急,沿途磨蹭了许久,才勉强到了塘沽,塘沽港口外头,果然看到几艘大船,久在塘沽操练的皇家校尉们已经列齐了队伍,按刀而立,自是威风凛凛,威武雄壮,黑色龙旗亦是猎猎作响。
栈桥那边,倭人已经登岸,他们人数诸多,竟不下数百人,倭人的面目自不必赘言,多是中间秃顶,两边却是扎了鞭子,又或者系着长发,随风飘洒。
一行人过了栈桥,徐谦负手而立,邓健自告奋勇,说他颇通倭语,要留在徐谦身边为他翻译,结果为首一个倭人叽里呱啦几句,徐谦问邓健道:“怎么,他说什么?”
邓健脸色有些不好看了。吱吱呜呜的道:“多半是致谢或是什么。”
徐谦冷笑:“这就是你的倭语?”
邓健恼羞成怒道:“这哪里怪的我来?我在倭国的时候,学的是江户口音。哪里晓得他们是什么口音,在我大明。那些福建人说官话,你听得懂吗?”
他倒是振振有词,徐谦只得道:“罢,去叫翻译来。”
他刚刚吩咐,却见这为首倭人身后却是一个女子出来,女子穿着倭服,亭亭玉立,端的是国色天香,唇下一点红痣。双眉如画,双目生烟,轻微咬着红唇,用大明的官话道:“我家大人说,有劳王使相迎,下国不胜感激。”
原来她是倭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