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4 页)
…………………………………………………………………………………………………
三三两两的大臣,其实早已到了崇文殿,这儿毕竟是御前,大家到了之后,各自按斑列队,倒也不敢大声喧哗。
三个内阁大臣来的都比较早,杨廷和是和毛纪一道来的,他的脸色显得并不好看,原本确实是盼着今日,可是时间越近,他就总觉得哪里出了差错,只是差错在哪里,却又想不出来。
本来以他的身份,是断不可能如此的,只是这样的感觉,在今日却是十分强烈。
相比来说,毛纪的心情倒是不错,进殿之后,他与杨廷和站在一起压低声音道:“汪峰那边,已经打通关节和他联络上了,到时自然知道该怎么做,该怎么说。至于三个主审,这三人虽然摆出一副公允的样子,想来对这如意坊也没有太多好感。到时只要汪峰慷慨陈词,三位主审肯公允,这满殿的诸公,到时一起发难,到时陛下就算想食言而肥,只怕也难了。”
杨廷和只是漫不经心的点点头,脸色平静,低声道:“百密总是一疏,事情做到这里,也只能听天由命,到时见机行事吧。”
毛纪点点头,眼睛却是朝着不远处的蒋冕看过去,蒋冕远远驻足在对面,仿佛刻意和他们保持距离,又或者是不愿听他们低声交谈,毛纪冷冷一笑,道:“不知这一次,敬之肯不肯站出来撕破脸皮,依我看,他未必有这胆量,哼,他假装老实了半辈子,这一次竟是突然给咱们使了绊子,竟差点令杨公沉沙折戟。”
杨廷和斜眼看了蒋冕一眼,从容一笑,道:“会审归会审,敬之是敬之,这两件事得分开,眼下先解决这会审吧,不要节外生枝。”
正在这时候,大臣左等右等,却总不见陛下有动静,有人不禁议论起来,有人道:“陛下为何还不来?我等都已等候多时了。”又有人道:“不会出了什么变故吧。”
杨廷和负着手,两眼微眯,却是好整以暇的等待,他突然朝毛纪道:“陛下还没这么快来,现在才是卯时三刻,说好了辰时会审,依老夫看,不到辰时三刻,陛下也不会来,天子……这是要较劲呢,哎……陛下还是太年轻了,这种小孩子的把戏有什么用?为人君者,当老成持重,他心机太深,可有时候,又太容易被人看穿。”
毛纪愕然的看了杨廷和一眼,竟不知该如何作答。(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二百四十六章:你知罪吗
杨廷和预料的并没有错,足足等到了辰时二刻,嘉靖才姗姗来迟。
对于这样的举动,大臣们可谓深痛恶绝,其实在读书人的眼里,往往希望自己遭遇的是明君,能够如演义之中那般,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态度以国士对待他们,只是皇帝们往往都会令他们失望。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些人希望得到国士的待遇,往往却没有国士的品德,他们希望皇帝是明君,可他们却未必就是什么忠臣良相,至少这贪赃一条,怕是在场之人十之**逃不掉,这里头固然有大明俸禄低下的原因,可真正的原因又岂不是他们自己?
因此读书人出身的官员最是可笑的就是,他们往往用最高的标准要求别人,巴不得别人都是圣贤,既要礼贤下士,又要广开言路,还要聪明睿智,要仁厚正直,更要文治武功,可是偏偏对自己,却几乎没有要求,收点孝敬算什么,谄媚上司又算什么?
就在所有人忍不住要跌足长叹,恨不得痛陈利害,当着天子大谈三皇五帝的复杂目光之中,嘉靖大剌剌地进来,随即坐上了御椅,他顾盼了群臣一眼,随即微笑:“朕有些事耽误了,让诸卿久等。”
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更让人忍不住叹息这皇帝如此不学好,竟有与正德皇帝靠拢的倾向。
嘉靖随即慢悠悠地继续道:“今日御审汪峰,旨在申明他的罪状,做到杀鸡吓猴的效果……”
他说到这里。终于有人忍不住站出来,朗声道:“陛下。汪峰是否有罪,且要等到御审之后才能水落石出。陛下何故未审,就旨在申明他的罪状?”
嘉靖阴冷地看了这御史一眼,冷冷一笑,抚案道:“开审吧,将三位主审请来。”
外头太监高声唱喏,这三位主审都在偏殿之中候着,听到传唤,也不敢怠慢,立即整了衣冠上殿。到了殿中,一起拜倒朗声道:“吾皇万岁。”
嘉靖慢悠悠地道:“哪个是刑部侍郎杨康?”
三人之中一个身段矮而胖的人肃容出来,沉声道:“微臣杨康。”
嘉靖靠在御椅上,上下打量杨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