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1/4 页)
苏杭、辽东等地也要铺开来,路政局的收入,你们每年可截留下三成用作开支,其余的充入内库。”
徐谦连忙道:“陛下圣明。”
嘉靖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道:“你做得很好,也很忠心,朕称孤道寡,虽有臣民无数,可是真正能用的却是有限得很,你们父子肯尽心用命,朕定不会亏待了你们。”
他沉默了一下,继续道:“路政局的人员、人手只怕不足,再招募一些吧,不要怕有人说闲话,朕是你们的靠山。来,陪朕坐下来喝茶。”
徐谦倒也不客气,大剌剌地坐下,等黄锦给他上茶上来,徐谦喝了一口茶,嘉靖朝他笑笑:“朕喝过的茶也是不少,唯独你们这里的茶深对朕的胃口,这是什么茶?黄伴伴,捡几斤带入宫去吧。”
徐谦心里忍不住腹诽:“这里的茶好?那么我情愿和你换换,以后你吃这这里的茶,把各地进贡的茶给我得了。”
不过徐谦想到就算宫中肯把贡茶给他,他也未必舍得吃,多半还是要偷偷卖掉,换点真金白银才值当。想到这里,他不由摇头苦笑,果然是穷人命啊。
………………………………………………
《士子风流》在月票新书榜还只能待上不到六个小时了,哪位仁兄还有余留就别在犹豫了,得一张月票也不容易啊,就赏赐给勤劳的老虎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章:共享富贵
接下来,嘉靖就显得轻松了,兴致盎然地和徐谦寒暄几句,心里却仍在想着徐谦方才所说的那番话。
他本身对显贵和官员就带有天生的疑虑,绝不会轻易相信别人,徐谦的一番话等于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让嘉靖久久难以平静。
“你父亲曾在钱塘县做班头,县里的事,朕只在奏书中知道一些,可是具体是什么情形却从未亲见,钱塘是上县,想来很是热闹吧。”
徐谦乖乖地给嘉靖嘉靖进行科普,说了一些钱塘的风土人情,嘉靖的目光幽幽,道:“如此说来,那里不知比安陆好多少倍。”
徐谦心里想,安陆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怎么能和杭州府治之地相比?他笑了笑道:“陛下迟早会有机会去看看的。”
嘉靖的脸色却是阴沉下来,朗声道:“朕贵为天子,万金之躯,岂会轻易做这巡幸之事?”
徐谦吃了个闭门羹,方才一时疏忽大意,居然是没有揣摩好嘉靖的心思,这厮和正德皇帝还真是两个极端,若是正德皇帝,只怕徐谦随口一句,保证让他寝食难安,非要跑去江南一趟,可是嘉靖更像是宅男,并没有四处闲逛的兴致。
徐谦干笑一声,道:“自然,自然。”
嘉靖的脸色也温和起来,道:“不过朕虽然自己不能去,却有自己的眼睛,也有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信,可是朕却还是信你的,从你方才的话。朕对你更是深信不疑,往后多捡一些新鲜事来告知朕吧。朕不怕烦,就怕被人蒙蔽。”
嘉靖所说‘方才的话’自然是徐谦的豪强理论。可以说,徐谦也是大明朝的储备干部,他的父亲如今官封锦衣百户,说是权贵子弟也不为过,可是徐谦抛弃了‘权贵’的立场,旗帜鲜明地站在嘉靖的一边,道出了这显贵官员经商的危害,这对嘉靖来说委实难得,官官相卫的事他见得实在太多。早已麻木,而徐谦反其道而行,让嘉靖对他的印象提升了一大截。
徐谦叹口气道:“只怕学生再难有几次机会回乡了,学生并不是不想做这耳目,只怕未来并没有太多机会。”
嘉靖看了他一眼,笑道:“你是说等你中了会试,按我大明的规矩,地方官员不得在家乡五百里内为官是吗?”
徐谦笑了笑道:“会试在即,学生要加把劲了。”
嘉靖不由呵呵一笑。道:“真要中不了,那也无妨,不过能中自然是好,你父亲在亲军。你若是能入翰林,则为朕之幸也。”
他言里言外都透着一股子信息,让徐谦顿感前途光明。徐谦矜持地道:“学生定不负陛下重望。”
眼看天色已经不早,黄锦有些急了。若是再迟些回去,宫门就要关了。两宫太后若是知晓,非要担心不可,便是大臣们知道,肯定会借机牢骚。
嘉靖却是不急,一边喝茶一边和徐谦说话,等到了傍晚时分,堂外的事终于解决了,琐碎的事也总算告一段落,徐昌连忙赶来向嘉靖拜下行礼,道:“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
嘉靖亲自上前一步将徐昌扶起,道:“徐卿家劳苦功高,不必多礼。”
徐昌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