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珍娘装看不见,一双清亮亮的眸子冲着上面凶神恶煞的四个人,弯成了两汪小月亮:“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钧哥的下巴掉了下来。
二婶三混子族长大舅舅四个人,则心里长舒出一口气。
行了,五亩田差不多就算是到手了!
大多数族人们肚里的馋虫,也开始慢慢爬出来了。
“不过,”珍娘骤然开口,原来,刚才她的话,才说了一半呢!
“不过我不是君子,我只是个小女子,怕你们信不过我,这么大的事,咱们还是得立个字据才好。”
四大恶人先是一愣,过后见珍娘提出的竟是这个要求,当下便哈哈大笑起来。
怕自己到时死得不够难看是不是?板上订钉还要再加层盖?
“行啊,”三混子不怀好意地笑:“既然你提出来,我们长辈哪有不从的理儿?来来,就请族长拿出笔墨来,咱们就此立下字据!”
钧哥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没厥过去。
姐姐啊!你这是唱得哪一出戏哟!
看来真是病傻了!
鱼干是这齐里庄里少数几个认字识文的,因此二话不说,几笔下去画出一张符来,装腔作势地清了清嗓子,捏在手里冲珍娘扬了扬:“哪!看清了?”
其实不过是一句场面话,珍娘那丫头根本不认得字,写什么她能知道?!
不曾想小丫头伸手一把,就将纸夺了过去!
“族长,别处差不多,有一个地方你却写得不对呢!”珍娘不仅看了,还看懂了!只见她笑眯眯地指着纸上一处:“是三天,不是三个时辰呢!”
鱼干差点红了脸。
正文 第四章家里家外
好在鱼干一向老练,沉下脸来要回纸去:“一时笔误也是有的,这没有什么。”
族人们私下都有些啧舌,不知珍娘如何看得懂?
最后在珍娘的指点下,字据总算立成功,各人按了手印,不得抵赖。
从祠堂里出来,钧哥脸色沉得锅底似的,一言不发。
因族人们还在身边,珍娘也不理他,自管自走着,直到人散得差不多,走上自家院外小道时,方才含笑瞥了钧哥一眼:“怎么了?”
钧哥哼了一声:“没怎么。”语气可比数久寒冬屋檐下的冰凌。
珍娘依旧笑盈盈地:“先回家吧,回家再说。”
钧哥朝天翻了个白眼,没搭腔。
齐家庄最南边,沿田埂岔上去一条支道,走不上几分钟,就看见一座不小的院落,四四方方,整整齐齐,青青的石墙黑黑的瓦,墙面有些发了灰,又破,露出些里头的草芯。看得出是有年头没好好刷过了,不过原先的基础是好的,因此虽旧了脏了,却还是稳固的。
这几日倒春寒,窗台上地砖上都结了白霜,门两边扎着的两重细巧篱笆上,却隐隐生出些新绿嫩芽儿来,甚至还有几朵花苞,跃跃欲试地想与寒风一比高下。
珍娘推开咯吱做响的门板,走进院里。其实这院落比起爹娘在时,已算荒芜了,可在珍娘看来,却蕴含着生机勃勃。
左手边垒着一个鸡窝,两只瘦骨嶙峋地黄母鸡探头探脑看着外头,屋檐下的石头条登上,搁着晒菜籽的空竹匾,空着的米桶,舂米的舂子,一架破纺车挤挤挨挨地堆在院右手边的一间小柴房里,提示着此地往日,也是有过好日子的。
钧哥气呼呼地走到鸡窝门口,狠狠踢了母鸡们一脚:“下蛋了没有?只会胡闹不干正事!”
珍娘嘴角咧得更开了,却还是没说话,走进屋里,东西房中间的穿廊走过去,就到了灶间。
黑黢黢的木梁上,七高八低悬了至少有十二只竹篮,眼下却都是空的。
底下一眼大柴片社,熏黄的灶身上隐约可见大红大绿的笔触,想必往日也是有过喜庆的装饰的。
灶上嵌着生了一口空空如也的大铁锅,直径快有一米的木锅盖戗在一边,旁边是一口菜橱,里面放着碗,盘,勺,筷,油盐酱醋,不过,也半数是空的。
珍娘打开橱门,目光飞快在其中搜寻,很快就发现的目标:一小袋玉米面。
这是家里剩下的最后一点干面了。算算粮食,别的就只有红薯干了。
钧哥人在屋外,心眼却一刻也没离开过珍娘,这时从厨房窗外看见珍娘舀出一瓢玉米面来,立刻就急了。
“姐你别再发疯了行不行?”钧哥冲进灶间,再也克制不住地大叫起来:“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