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2/4 页)
时候也是上房揭瓦的性子,被送到严将军麾下历练了一年,回来之后,人也高大了,性子也稳重了。”
这当娘的说起孩子的事情,就算出身不同,也是满满的话题,当下两个人回忆往昔,彼此说起了两家孩子小时候的事情。
张氏说着,又开始心疼李花儿,道:“前几天还受伤了呢,那木匠活计,哪里是女孩子做的,偏偏她就喜欢,连上山打猎的时候,都敢做了。”
李花儿已经吃饱了,坐在那儿,听见她们又说到了自己,忙道:“岳姐姐和郑姐姐也打猎的,况且木匠活计,我做得可比有些多少年的老木匠都好。”
比如贾木匠。
李果儿听见,忙放下筷子,点头道:“真的,娘也看见姐姐做的那个匣子,可好玩了,我也想学。”
张氏听她们姐妹一唱一和的,不免笑着点了一下李果儿的鼻子:“你这丫头,就别给你姐姐添乱了。”又对李花儿道,“岳家和郑家都是猎户,你跟着上去,还拖人后腿呢。”
话虽然如此说,但眼神里,都是宠溺的笑意。
唐夫人在对面看着,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有手艺傍身是好事,又能赚钱,到了婆家也不容易被欺负。”(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计划
唐夫人的话,说中了张氏的心思。
张氏叹道:“可不是?我也就是担心她将来……您也知道,她俩又没个兄弟。”
唐夫人笑道:“别这么说,妹子还年轻,和李督卫又恩爱,定能给她们添个兄弟。”
张氏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李花儿虽然对这二位的话颇不以为然。
有兄弟真的好吗?比如说张氏有张大舅,而结果……
明明完全不好!
所以不管将来李大夫妻会不会再迎来个儿子,但是她一定不会让自己和李果儿将来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手上。
只是这话,李花儿也就是在心里想想,口中是不能说。
不过对于唐夫人说张氏还年轻,和李大还恩爱的话,她是赞同的。
因着有两个小姑娘在,所以两个妇人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说起了风俗。
张氏给唐夫人说平水州的风俗,和那些流传于市井乡间的新鲜事情;
唐夫人则和张氏说那北疆风光,与平水州如何不同。
前世的时候,李花儿也没去过北疆,所以也听得津津有味,及到散时,仍是意犹未尽的感觉。
……
这天晚上,事毕归家。
李大今日休班得早,就在城门口等着她们娘几个,一起回了家中。
刚一到家,李花儿就收拾东西,做书箱了。
家中可用的木材照着做书箱还差点儿,所以李花儿就列了个单子,琢磨着明儿去工房,寻什么样子的木材。
她念,李果儿来写。
李果儿自从张氏回来,就在家中帮张氏做着日常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的活计。
除此之外,便是写字和看书,做李花儿每天上工之前,留给她的功课。
李花儿没有掩饰自己会写字、能读书的事情。
李家这些年,灭顶之灾也经过了,峰回路转也经历了,再来点儿怪事,也没什么。
张氏当这些都是奉山娘娘的保佑,而对家人怀有歉疚的李大,则将一切归之为李花儿本就天生聪明。
所以李花儿就能更理直气壮地去上工、买书、教李果儿了。
如果不是每天疲于奔波在县里和家中,李花儿都打算在清河村,开个学堂了。
反正现在来看,单论读书,吴大少爷也未必比她强。
只是这个念头,也就是想想罢了。
毕竟如今,总有人暗戳戳地想要害一下李花儿。
所以她还是先赚钱和防备小人,再想那开办学堂,修路补桥这等造福乡里的事情吧。
李大换了衣服,擦好脸,又帮着张氏在厨房里忙了好久。
待饭菜得了之后,李大进了屋,见她们姐妹在小几前,头碰着头一个说一个写,好奇问道:“这又做什么呢?”
“做个书箱,”李花儿抬起头,对他一笑。
李大以为是新生意,也没当回事儿,只是将自己的腰刀拿下来,仔细擦拭着,问李花儿:“今天阿章要找你,可找见了?”
李花儿一边纠正李果儿写错的字,一边道:“找见了,衙门有新的生意,要寻我们做,所以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