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2/4 页)
手中。”
“三成?!”
琅琊王闻言咋舌不已,占江左世家三成的财富必然是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他一想到这些财富将全部流向辽东,就感到肉疼不已。
后悔!真是大大的后悔!随着时间推移,琅琊王越来越对当初没有将卫朔召到江左感到后悔。无论其练兵手段又或者理财本事,无不是琅琊王最急需的人才。
“那士光先生此次来我王府有何贵干?连你们世家都拿他毫无办法,寡人又能有什么办法阻止新币流通呢?”
“臣想请大王颁布禁令,禁止辽东新币在江左流通!”
在金融战场上全面溃败的情况下,以陆晔为首的江左世家只好寄希望于行政手段,可惜他们却不知道,经济规律根本不受行政手段的支配,要不然历史上宋、明两代靠行政手段发行的纸币最后也不会崩溃。
当琅琊王下达了禁令后,虽然一度让新币在江左市面上消失,可还不等世家大族们举杯庆祝,又一个让江左崩溃的消息传来。江左百姓自接受了辽东新币后,他们宁愿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时代,也不愿接受江左私铸的劣币。
江左商业发展因琅琊王禁令遭到沉重打击,而且只是江左一地禁止新币流通,在其他地方辽东新币已全面占据上风。江左在与外界进行商业交易时不得不再次选择新币,至此琅琊王禁令形同虚设,辽东新币再次统治了江左市面。
经过这一番风波,江左世家损失惨重,其财富缩水至少三成,无数世家子弟在暗地里将卫朔骂了个狗血淋头。而辽东在这场风波,不但从世家手中掠夺了大量财富,还一举将辽东新币打入江左,为今后统一货币打下了基础。
随着这场风波逐渐平息,卫朔的名字开始在江左流传,不少人提起他名字恨得牙根痒痒。而琅琊王经过再三思索,决心将其召至建邺一趟。虽然他没有将卫朔软禁的打算,可依旧引起一阵阵波澜。
与卫朔有嫌隙的人表面不屑一顾,其实暗中却在筹集人手,准备一举铲除卫朔;而与卫朔交好的人则为此担心不已,纷纷劝说卫朔不要前往江左,以防中了别人的圈套。(未完待续。)
第247章 去?不去?
晋建兴三年(公元315年),二月中旬,琅琊王征召卫朔前往建邺述职的谕令抵达襄平,打乱了辽东开春出征昌黎的计划。
卫朔接到谕令后第一反应是立即上书拒绝,然拿起了笔后他又犹豫了。琅琊王在这个时候召见他,显然是不容许他拒绝,不然就等于是与江左公开决裂。
对于琅琊王的心思卫朔无从揣度,可他认为自己孤身入建邺,面对满城仇敌一定前途未卜、生机渺茫。而且眼下正是收复昌黎郡消灭慕容廆的关键时刻,他怎愿意跑到建邺陪琅琊王聊天打屁呢?
另外,这些年来卫朔可没少得罪世家大族,江左又是世家大族最为集中的地方。他身在辽东随时有大军保护自然不惧世家报复,可一旦步入建邺就等于把自身置于险地,生命安全无法保证,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干掉。
但是如果他这次抗令不遵,坚决不去建邺其后果更加严重,琅琊王就可借天子之手免去其头上的一切官职。
当然卫朔对头顶上的乌纱帽倒没有什么留恋的,可他惧怕的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影响:首先,幽冀并三州联盟会在一夕之间解散,刘琨绝不会同沦为晋室叛逆的卫朔合作;
其次,像温峤等对晋室还存有好感的世家人才,就算再看好卫朔也绝不会投靠他;
最后,晋室对各地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卫朔眼下还没有自立的实力,他还需要借助晋室的名头来发展自身。
卫朔左右为难紧急召见裴嶷、鲁昌、莫含、韩寿和皇甫岌诸人。
“主公不能去建邺!”鲁昌斩钉截铁道:“主公在各地推行均田制得罪了不少世家,更别说新币发行又从世家手中掠夺了大量财富,此时去建邺无异于自寻死路。”
韩寿手捋短须慎重地慢慢说道:“主公执掌两州八郡之地,治下百万之众。且手握重兵,琅琊王必定有所忌惮!即使有人在琅琊王面前百般诋毁主公,但我想琅琊王还不至于立即罢免主公的官职,把主公望造反路上逼。”
“将主公逼反了,对江左未必是什么好事!故以在下之见,主公还是找个借口推辞了吧。大不了与江左解除盟友关系就是。可主公一旦入建邺,大军鞭长莫及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鲁昌焦急地劝道:“主公,如今慕容鲜卑陈兵在幽州北部、平州西部边境,而盘踞辽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